10分鐘吞399碗蕎麥麵!大胃王菅原初代大腸癌逝 醫揭「暴飲暴食」危機
  • A-
  • A
  • A+

記者陳弋、黃仲丘/台北報導

59歲大胃王菅原初代大腸癌病逝。(圖/翻攝自IG)

▲59歲大胃王菅原初代大腸癌病逝。(圖/翻攝自IG)

日本大胃王菅原初代大腸癌病逝,享年59歲,消息一傳出,外界很難不聯想暴飲暴食和大腸癌的關係。腸胃科醫師表示,異常的飲食型態可能是癌症的加強因子,但目前沒有證據顯示「大量進食」和大腸癌有直接的關聯,重點仍是「吃進了哪些東西」。

台灣人熟悉的大胃王節目常客菅原初代因參加綜藝節目《火力全開大胃王》暴紅,她曾在10分鐘內吃下399碗蕎麥麵,超狂食量獲封「魔女菅原」。菅原初代在2022年6月確診大腸癌,旋即展開治療,抗癌不到1年傳來噩耗,其代理人在推特發文透露,菅原初代已於3月9日辭世。

大胃王之死,留下一個值得反思的問題:極端飲食行為是否為大腸癌的導火線?

台中榮總胃腸科主治醫師吳俊穎表示,目前沒有足夠的證據顯示吃太多會引發大腸癌,關鍵還是在於吃進哪些東西,最常見的地雷飲食包括燒烤(尤其是焦黑的部分)、紅肉、加工肉品(如香腸、臘肉、肉鬆)等,不是說上述食物碰不得,而是應酌量攝取,並搭配蔬果等原形食材。

看更多新聞:喝咖啡能瘦身?最新研究曝:有助降低體脂「減少糖尿病風險」

吳俊穎認為,大胃王的胃部容量可能比較大,這些人不容易有飽足感,食物下肚的量一大,不免增加未來罹患代謝症候群、高血脂、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機率,「蠻不建議一般民眾跟進模仿」。

「不是很鼓勵大胃王比賽的行為。」國泰醫院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陳雨農則認為,任何不正常的飲食行為都可能成為大腸癌的加強因子,因為會增加息肉生長和基因突變的機率。胃部長期處於異常飽食狀態,工作量加重,也會增加發炎、潰瘍、火燒心(胃食道逆流)等風險。

陳雨農強調,癌症的發生皆源自多重因子,大腸癌主要肇因於基因和環境因素(包括不正常飲食),前者不可改變,後者可以調整。想要有效預防大腸癌,除了平時飲食節制多運動,不妨定期接受醫師評估,安排糞便潛血和大腸鏡檢查。

看更多新聞:以為找到真愛!新娘婚後「長出落腮鬍」 尪嚇壞離婚

長期從事大胃王活動,「胃的結構一定會改變」,義大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王文倫表示,胃部一旦被撐大,將連帶使賁門鬆弛,之後可能出現橫膈膜疝氣,使得原本應該待在腹部的胃跑到胸口。再者,人體有兩個重要的抗反流屏障,一是下食道括約肌,二是胃部與食道交界的賁門,賁門內有緊閉構造,如同瓶蓋,可避免胃酸逆流。若長期暴飲暴食,這兩大屏障很可能變得鬆弛,甚至消失,胃食道逆流便容易上身。

長期胃食道逆流的話,食道黏膜遭胃酸侵襲,恐演變為巴瑞特氏食道,食道為抵抗胃酸產生病變,0.38%會變成食道腺癌。

王文倫提到,大胃王飲食模式除了影響胃部結構,也會干擾荷爾蒙代謝,搞壞內分泌,臨床上有很多胃食道逆流患者本身有肥胖問題,其通病就是暴飲暴食,愛吃消夜,甚至剛吃完消夜就躺下。若能及早改掉壞習慣,胃食道逆流有機會改善。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