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旬婦起床摔倒竟爬不起來!與「這關節骨折」有關 恐造成生活失能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髖關節骨折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髖關節骨折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髖關節骨折好發於65歲以上長者,因疼痛與害怕跌倒、對治療活動依從性低,反而生活失能。某天早晨,年過7旬的王奶奶房間傳來一聲巨響,看護急急忙忙地跑進房間一看,王奶奶起床時竟跌倒、坐在地上直喊「痛啊!我動不了」,救護車載著王奶奶趕到醫院,檢查才知髖關節骨折,開刀後,王奶奶躺在病床上嘆氣的說「怎麼辦?回家怎麼爬樓梯、上廁所?」專家建議,為避免術後生活失能造成憂鬱,長者應儘早接受專業引導積極復能訓練,促進生活品質和減少家庭負擔。

髖關節骨折是老年人跌倒後常見傷害,恐造成生活失能。(圖/翻攝自Pixabay)

▲髖關節骨折是老年人跌倒後常見傷害,恐造成生活失能。(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表示,髖關節骨折是老年人跌倒後常見傷害,造成生活失能、依賴程度增加和生活品質下降,據統計台灣每年每一萬人約有35人會因髖關節骨折而就醫,且好發於65歲以上的老年人。而術後的生活失能造成老年人出現憂鬱情緒,且因疼痛和害怕跌倒,對治療活動的依從性低,導致身體功能恢復不佳,而功能依賴的狀況甚至持續到一年之久,大幅增加家庭人力與經濟負擔。

萬芳醫院復健醫學部職能治療師蔡翰霆指出,國際醫療指引均建議術後應盡早活動,研究也顯示跨領域的照護,可讓術後老年人在行動能力及日常生活功有明顯進步。髖關節術後有許多活動注意事項,如禁止彎曲超過90度。因此,由職能治療師1對1的引導生活功能訓練,減少老年人害怕憂鬱和再次跌倒的機率,進而增加生活參與、增加肌力和改善平衡。

台灣職能治療學會理事長吳菁宜表示,積極復能對髖關節術後的老年人非常重要,除鼓勵急性期早期活動,返家後更是面對生活的種種挑戰,如上下樓梯、如廁、穿脫衣物鞋襪、洗澡等。因此,尋求職能治療師的協助,進行個別化活動訓練,讓老年人可以適應社區增加獨立性、增加生活品質和減少家庭負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