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驗光師公會全聯會理事長黃群宸(右)日前向衛福部長提出驗光師音譯問題。(圖/驗光師公會全聯會提供)
數百名驗光師今(6)日聚集立法院前抗議,要求英譯正名為國際通用的「Optometrist」,並呼籲允許驗光師在無需經由眼科醫師診療的情況下,為15歲以下兒童,包括1至2歲稚齡幼童提供驗光服務並配製眼鏡。但也引發眼科醫師不滿,質疑變相擴張業務。衛福部表示,驗光師正名恐怕不是只變更名稱,還涉及相關業務重疊與擴張,將持續與相關醫事團體討論,擬定共識。
中華民國驗光師公會全國聯合會(驗光師公會全聯會),今日下午集結數百位驗光師於立法院抗議衛福部,捍衛驗光師專業權益。訴求多年來衛福部醫事司在驗光師英譯名稱與相關政策上進行黑箱操作,導致專業權益遭受嚴重侵害,並阻礙了國際交流與合作。希望透過這次行動,要求政府於一個月內落實專業地位的正名與政策修正,以促成全聯會預計於2月中旬與澳洲視光學院展開的學術合作交流。
▲驗光師公會全聯會主張,錯譯損害驗光師專業與尊嚴,更影響本國驗光師於國際專業形象。(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驗光師公會全聯會主張,國際上驗光師音譯為「Optometrist」,但衛福部證書卻是「Optician」,即非醫事人員的「配鏡師」,錯譯損害驗光師專業與尊嚴,更嚴重影響本國驗光師於國際專業形象。認為現狀問題上,國內錯誤翻譯使本國驗光師於國際上被混淆,對外交流受阻;另,制度推動受阻,會導致專業提升與國際交流接軌進度延後與產生困擾。理事長黃群宸表示,修正英譯根本不影響台灣驗光師在本國的業務範圍,醫師所述英譯修改會造成驗光師侵犯到診斷治療業務一事根本並非實情,衛福部應肩負責任向醫師與社會大眾說明清楚,而非沈默不語。
對此,衛福部回應,驗光師爭取工作權及英譯名稱,衛福部均秉持公開透明立場。我國驗光師英譯法律名稱修正為Optometrist一節,衛福部自108年迄今已召開6次研商會議,惟歷次會議,「驗光師英譯正名」議題,始終無法與「擴大驗光師業務範圍」議題脫鉤,導致無法尋求符合現行法定業務範圍之其他英譯選擇共識;衛福部亦多次洽請驗光團體提供因現行英譯名稱所生國際交流受阻之具體案例,以利個案協助。
衛福部次長林靜儀下午受訪表示,驗光師的英譯名稱是之前驗光師法通過的時候所決定的,應該已經蠻久,當時驗光師法剛過,相關的名稱是跟眼科醫學會有做徵詢,不過世界各國對於醫師跟其他職類的分工有各種不同,有一些大概可以參考其他國家的名稱或分類,有一些可能會有一點各自上因應的法規跟工作種類不同的現象。
是否能不開研商會議而直接「正名」?林靜儀表示,目前的狀況是幾個相關團體之間「意見滿分歧的」,是不是就正名,還是正名外還會涉及到相關業務的重疊或者擴張?這個才是關鍵的問題,不只是名稱而已。就她所了解,衛福部先前都有協助做溝通,但溝通的部分好像相關團體之間意見不是很一致。
媒體詢問,驗光師團體認為主管機關該做的不只是協調而應該裁示?林靜儀說,衛福部向來都希望尊重各團體之間,包括業務分工等,如果單純只是自己團體的名稱改變,對於其他業務沒有影響,當然比較單純。但若涉及組織的參與或相關業務的分工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當然還是要找其他利害相關人、相關團體來討論,還是希望各醫事人員團體之間可以各自分工、一起合作。
她強調,衛福部仍希望大家一起來討論、擬定尋求共識,假設這些議題持續有需求 ,衛福部就會繼續跟相關團體間溝通,「大家來協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