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別趴睡!「5大NG」睡眠行為釀猝死風險 最安全睡法曝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國健署今(18)日表示,寶寶趴睡、嬰兒床放置填充玩具等是NG睡眠行為。(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國健署今(18)日表示,寶寶趴睡、嬰兒床放置填充玩具等是NG睡眠行為。(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別讓寶寶趴著睡。據統計,嬰兒猝死症候群(SIDS)是嬰兒10大死因之一。國健署今(18)日表示,寶寶趴睡、用枕、嬰兒床放置填充玩具、過度包裹、同床等是5大NG睡眠行為。建議1歲以下嬰兒應仰睡入眠,安全比短暫的安穩是更重要的守護。照顧者應謹慎,降低嬰兒猝死風險。

根據衛生福利部六歲以下兒童死亡原因回溯分析結果報告(111-112年回溯個案),專家參考美國疾病管制署與兒科醫學會對於「猝死」的分類定義,以區分高度及中度可預防性猝死個案,其中43位個案被歸類為高度可預防性猝死相關,包含8位與睡姿(側睡、趴睡)相關及35位與環境相關,且報告資料有明確提及「窒息」或「呼吸道阻塞」或「遮蔽口鼻」之物件或人。

報告顯示,41位個案被歸類為中度可預防性猝死相關,包含4位與睡姿相關及37位與環境相關,且報告資料提及不安全睡眠環境因素,如同床、枕頭、軟床、護欄、棉被、凌亂環境或嗆奶等,其中25位提及與家長同床。

國健署婦幼健康組簡技林真夙提醒,家長、照顧者及居家托育人員(保母)不可忽視安全睡眠環境的重要性,以降低與睡眠相關的死亡風險。尤其留意5大NG睡眠行為:

「不趴睡」:1歲以下的寶寶必須「仰睡」,趴睡及側睡都不安全。因為趴睡較容易壓迫寶寶口鼻造成窒息危險,側睡則可能一個小動作轉成趴睡。「不用枕」:1歲以下的寶寶,是不需要使用任何枕頭!坊間流傳的塑頭形枕頭及增高墊,以及商家標榜的「透氣枕頭」,皆建議不要使用。

「不鬆軟」:嬰兒床不要放置任何的鬆軟物件,如填充玩具、防撞護墊等,因為防撞護墊若沒有穩固,可能倒塌,遮住寶寶口鼻,造成窒息風險。睡眠環境「不悶熱」:應避免環境過熱或過度包裹寶寶,並保持環境通風和溫度適中。最後,則是與寶寶「不同床」:建議與寶寶同室但不同床,給每個寶寶一個獨立的床位,就算是多胞胎也建議同室不同床。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