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營養師薛曉晶表示,燕麥棒、水果優格、所謂的「無糖餅乾」這類食物,會增加胰島素阻抗的風險。(圖/Pixabay)
很多人以為,不喝珍奶、不吃蛋糕,就能良好控制血糖。但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很多標榜健康的零食,其糖分遠高於一般人的認知。一篇研究指出,燕麥棒、水果優格、及所謂的「無糖餅乾」,這類零食的包裝常刻意營造「低負擔、健康」的形象,其實滿是添加糖與人工成分,讓人無意間增加胰島素阻抗的風險。
薛曉晶在其臉書表示,很多市售標榜「健康」的零食,內含的糖分其實遠高於一般人的想像。根據《BMJ Open》在2016年的研究指出,美國人每天攝取的添加糖中,有高達89.7%是來自超加工食品,其中包含燕麥棒、水果優格與所謂的「無糖餅乾」。這類食物在行銷包裝上往往刻意營造「低負擔、健康」的形象,實際上卻充滿添加糖與人工成分,讓人在無意間增加了血糖波動與胰島素阻抗的風險。
她列舉常見的「健康零食」,其實都是升糖陷阱,民眾需要清楚辨識這些隱藏的糖源,才能從日常中穩定血糖、保護健康。
1. 燕麥棒:許多市售款添加高果糖糖漿、麥芽糖,雖主打高纖,實際上血糖指數極高。
2. 水果優格:標榜「低脂」卻往往加入大量糖來調味,有些甚至比冰淇淋更甜。
3. 無糖餅乾:雖然沒加蔗糖,卻含有人工甜味劑,部分研究指出這類添加物會改變腸道菌叢,並影響胰島素分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