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油變壞油!橄欖油用錯害發炎 醫揭「2地雷」越吃越傷身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橄欖油有益健康,但應避免氧化,以免失去健康效益。(圖/PIXABAY)

▲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橄欖油有益健康,但應避免氧化,以免失去健康效益。(圖/PIXABAY)

橄欖油被視為油脂中精品,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提到,最新研究發現,橄欖油若經高溫加熱或長期儲存導致氧化,其中的脂肪酸與多酚會產生變性與降解,可能引發腸道發炎反應與菌相失衡,食用時多加留意,以免造成身體負擔。

黃郁純在臉書粉專表示,橄欖油(Olive Oil)是從橄欖果實(Olea europaea)中壓榨出的天然植物油,其中的油酸(Oleic Acid)有助於降低壞膽固醇(LDL)。此外,橄欖油富含多種抗氧化的多酚類化合物,及維生素E和K,不僅能幫助消化,還有助於減緩腸道發炎。

黃郁純指出,橄欖油富含抗氧化多酚,可促進益菌如雙歧桿菌(Bifidobacterium)與乳酸桿菌(Lactobacillus)生長,抑制病原菌如大腸桿菌(E. coli)與沙門氏菌(Salmonella)。根據文獻指出,地中海飲食中富含橄欖油的多酚,有助降低腸道發炎,對慢性腸道疾病具緩解作用。

另外,若要橄欖油發揮最大效益有2重點,分別是「避免高溫、避免氧化」,建議每日攝取15到30毫升(約1到2湯匙)冷壓或特級初榨橄欖油,搭配餐食或空腹飲用,空腹喝更可直接促進腸道潤滑。另外,烹調方式以涼拌、沾麵包或搭配生菜沙拉為佳,避免高溫加熱,避免超過發煙點導致油脂氧化、功效流失。

黃郁純強調,2025年的最新研究顯示,當橄欖油經高溫加熱或長期儲存導致氧化,所含脂肪酸與多酚會發生變性與降解,可能引起腸道發炎反應與菌相失衡,因此食用前務必特別注意保存與烹調方式。儲存橄欖油時,應置於陰暗處,避免陽光直射,以免光照加速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