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運動有助於預防失智症,研究更發現,「握力足夠、走路快的人」較不容易罹患老年失智。(圖/PIXABAY)
運動不僅有助於促進健康,還能降低失智風險。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握力足夠、走路速度快的人」較不容易罹患老年失智症。若想預防失智,除了進行有氧運動外,也建議多從事「阻抗運動、小負荷力量訓練、複合運動與身心運動」,有助延緩認知功能退化。
黃軒在臉書粉專表示,研究發現「肌肉健康」是預測失智風險的重要指標之一,「握力足夠、走路快的人」失智風險相對較低。握力每增加5公斤,罹患阿茲海默症和血管性失智的風險會顯著下降;相對地,走路速度緩慢則與各類失智症風險上升有關。
黃軒進一步補充,平時除了做有氧運動外,也可嘗試「4種運動」有益認知功能,特別在預防或延緩老年失智方面。首先是「抗阻運動(Resistance Exercise)」,被認為是延緩認知功能退化最有效的運動療法,建議每週進行2到3次的阻力力量訓練。
再來是「小負荷力量練習」,老年人可嘗試肌肉的等長收縮、啞鈴練習、靜力半蹲等,或俯臥撐、健身車上肢鍛鍊、健步車、太極拳和踢毽子等。還有「複合運動(Compound Exercise)」,結合多種運動形式,可能包含「有氧和抗阻運動」等,達到更全面效果,研究發現,這種多元組合的運動方式,對於延緩輕度認知障礙者的整體認知及執行功能特別有效。
最後是「身心運動(Mind-Body Exercise)」,這類運動被認為對輕度認知障礙或失智患者的認知功能有影響,例如太極拳,可以被歸類在身心運動,同時也被列為小負荷力量練習的一種,能有效增強老年人的肌力及穩定步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