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照變嚴「下修至70歲」李秉穎:「這族群」才最危險!偏鄉沒了交通自由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對於高齡換照一事,李秉穎(左)認為危險駕駛案件「要看數據不該看個案」,且下修換照年齡恐讓偏鄉長者失去交通自由。(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對於高齡換照一事,李秉穎(左)認為危險駕駛案件「要看數據不該看個案」,且下修換照年齡恐讓偏鄉長者失去交通自由。(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新北三峽車禍造成重大死傷事故,引發各界關注高齡駕駛問題。交通部昨日宣布,駕照換照年齡擬由現行75歲下修至70歲等三項措施。交通部長陳世凱也說,「真正肇事的年齡層是18-24歲最多,不希望大家對高齡駕駛有所誤解或是有所誤會」。對此,台大醫師李秉穎今(21)日直言,危險駕駛案件「要看數據不該看個案」、應有科學根據,且下修換照年齡恐讓偏鄉長者失去交通自由。

陳世凱昨日召開記者會提出「駕照管理三策略」,並決議現行法規75歲以上駕駛每3年換1次駕照,下修為70歲以上,且加強認知功能測驗、交通安全課程講習,另外有肇事駕駛者,換照時需通過實地演練,交通部也進一步鼓勵年長者多搭大眾運輸,撥款提供TPASS補助。他提到根據數據統計,高齡駕駛者的確是傷亡蠻多的族群,但真正肇事族群是18-24歲,不希望大家對於高齡者駕駛有所誤解。

今年67歲的李秉穎,前年從台大醫院退休,目前擔任疾管署預防接種諮詢小組召集人。他今日發文提及既然「高齡駕駛雖然傷亡數高,但肇事較多的其實是18至24歲族群」,為什麼要特意去修改年齡限制?如果有個20-30歲的人引發嚴重車禍,那要不要修法20-30歲不可駕車?

他今日上午接受媒體電訪,媒體進一步詢問高齡換照看法表示,就像疫苗副作用分析,是看群體數據,不會因為一位病人接種疫苗,隔天心肌梗塞,就判定是疫苗引起;認為駕照患者年齡訂定,應考量各年齡層重大致死車禍發生機率,並進行原因分析,「若高齡真的是危險因素,要禁止駕駛都可以,但一切必須有科學根據。」

李秉穎進一步說,偏鄉高齡人口比率高,若下修駕駛換照年齡,「不給他駕照怎麼活?」直言偏鄉地區交通資源稀缺,沒有公車可搭,長者總不能每次出門都叫計程車,即使針對不能換照的駕駛,給予TPASS等交通票券優惠,但此舉對偏鄉長者來說根本無法利用。認為限制長者駕駛得付出很大成本,但預防效益可能是每年減少一、兩件交通事故,建議需有完整效益分析。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