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清淡害血脂飆高!醫揭「2飲食地雷」:不是不吃肉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外科醫師陳榮堅指出,膽固醇無論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健康,唯有維持在正常範圍,才能穩定身體機能、維護整體健康。(圖/PIXABAY)

▲外科醫師陳榮堅指出,膽固醇無論過高或過低,都可能影響健康,唯有維持在正常範圍,才能穩定身體機能、維護整體健康。(圖/PIXABAY)

現代人日益重視健康,其中「血脂」問題更受到關注。外科醫師陳榮堅指出,許多人發現血脂偏高後,會改為清淡飲食,甚至不吃蛋白質,反而攝取更多精緻澱粉與碳水化合物,這其實是錯誤做法。若想有效降低膽固醇,應攝取優質蛋白質、足量蔬菜,並搭配規律運動,才能改善血脂異常。

陳榮堅在臉書粉專表示,血脂問題主要指的是膽固醇代謝異常,膽固醇包含三酸甘油酯、低密度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與高密度膽固醇(俗稱好膽固醇)。不少人誤以為「總膽固醇」能判斷健康狀況,實際上,高密度膽固醇對身體有益,因此不應僅以總膽固醇來判斷是否需要治療。

陳榮堅指出,許多人一聽到膽固醇過高,便直覺改為「清淡飲食」,但多數人所謂的清淡,往往是攝取大量五穀雜糧、水果與碳水化合物。然而營養學研究指出,過量攝取精緻澱粉與碳水,反而容易導致三酸甘油酯與壞膽固醇升高。

陳榮堅說明,臨床上常見患者飲食變清淡後,血脂卻不降反升,原因正是澱粉與糖分攝取過量,這也顛覆過去「不吃肉、不吃蛋、不吃海鮮」降膽固醇的觀念。正確的飲食方式應為,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雞蛋、瘦肉、海鮮)、足量蔬菜,搭配規律運動,才能有效改善血脂異常,當肌肉量越多,調節血脂的能力也越好。

陳榮堅提醒,膽固醇並非越低越好,其為合成荷爾蒙與維持身體恆定的重要原料,膽固醇數值維持在正常範圍,才是健康關鍵。若膽固醇過高時,必須特別注意,恐導致血管硬化,若是腦血管硬化,就會造成中風,心臟血管硬化則是心肌梗塞,腎臟血管硬化會增加洗腎風險。

點擊收看【完整影片】: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vHcMyoEga8

▼擊退癌細胞!名醫劉博仁曝「癌變10大症狀」:持續咳嗽"達2周"恐是肺腺癌前兆!(影片來源YouTube-祝你健康頻道,若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