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黃軒表示,雷雨這樣極端的天氣可能會對健康帶來危害。(示意圖/資料照)
最近各地受西南氣流影響,天氣不穩定,尤其是中南部地區,雨更是下不停。黃軒醫師表示,雷雨來襲時,除了交通受阻、戶外活動中斷以外,這樣極端的天氣也可能會對健康帶來潛在的威脅,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呼吸道敏感者以及關節炎患者,要特別注意。
黃軒今(31)日在個人部落格中發布文章,指出雷雨來襲時可能會對健康帶來潛在威脅,特別是對於心血管疾病患者、呼吸道敏感者、關節炎患者,甚至是心理健康,雷雨天氣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的不適反應。對此,他列出雷雨對不同疾病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應對方式,如下:
【心血管疾病】
1.氣壓降低,血壓波動:氣壓驟降會導致血管擴張,部分高血壓患者可能會出現頭暈、胸悶、心悸等症狀。
2.冷空氣刺激,增加心臟負擔:暴風雨通常伴隨溫度下降,低溫會讓血管收縮,增加心臟負擔,甚至提高心肌梗塞與中風的風險。
3.情緒壓力增加:雷聲和閃電可能會引發緊張情緒,進而影響心跳與血壓,特別是對於有心臟病史或焦慮症的人。
【呼吸道敏感】
1.「雷暴哮喘」現象:有研究發現,雷雨來襲時,濕度提高會使花粉、霉菌孢子破裂成更細小顆粒,這些微粒會隨著風暴擴散,更容易進入肺部深處,引發嚴重氣喘發作。
2.濕氣增加,霉菌孳生:雷雨後,室內濕度升高,如果通風不良,霉菌容易滋生,導致呼吸道過敏、過敏性鼻炎加重。
【關節炎】
1.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對天氣變化特別敏感,濕氣與氣壓變動會影響關節的靈活度與發炎程度。
2.舊傷與骨折部位在潮濕天氣中也容易變得更加不適。
【心理健康】
1.「天氣憂鬱症」(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SAD):許多人在陰雨天會感到情緒低落,這可能與陽光減少導致體內血清素下降有關。
2.對雷聲的恐懼(雷電恐懼症):特別是兒童或有創傷經歷者,暴風雨時可能會出現極端焦慮、心跳加快等症狀。
【免疫力】
1.暴雨積水容易滋生細菌、蚊蟲,增加登革熱、皮膚病感染的風險。
2.濕冷環境讓免疫力降低,容易感冒或感染病毒。
至於該如何預防這些症狀,並在雷雨季節也可以保護好自身的健康呢?黃軒列出4點注意事項,提醒民眾雖然我們無法改變天氣,但可以透過適當的預防措施,降低雷雨對健康的影響,下次當雷雨狂炸時,除了欣賞雷電的壯觀,也別忘了保護自己與家人的健康。
1.氣喘患者或過敏者提前服藥,關好門窗避免花粉、霉菌入侵。
2.關節炎患者注意保暖,適度活動,避免疼痛加劇。
3.保持心情穩定,避免雷雨天氣影響情緒。
4.注意免疫力,避免感染風險,確保環境乾燥與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