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季肺鏈恐「突破性感染」!醫示警「1年齡層」高風險 嚴重致恐死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開學季到來,邱政洵提醒家長須留意肺炎鏈球菌風險。(圖/資料照)
開學季到來,邱政洵提醒家長須留意肺炎鏈球菌風險。(圖/資料照)

再不到10天就迎九月開學季,幼兒感染呼吸道疾病風險升高。林口長庚醫院副院長邱政洵提醒,家長須留意肺炎鏈球菌風險,尤其「血清型3」肺炎鏈球菌,容易導致突破性感染,重症與致死風險也更高;因2至7歲幼童距離最後一劑公費疫苗已有1至5年,抗體濃度隨時間下降導致防護缺口。若2歲前未完成4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建議考慮自費補強。

邱政洵表示,新冠(COVID-19)疫情後,全球醫界將流感、新冠、呼吸道融合病毒(RSV)與肺炎鏈球菌並列「F4」呼吸道病原。其中,肺炎鏈球菌是唯一的細菌,也是兒童健康的最重大威脅之一。台灣自2015年實施新生兒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後,嬰幼兒感染人數雖明顯下降,但5歲以下幼兒與高齡長者仍是高風險族群,且突破疫苗保護力、造成「突破性感染」的比例不低,提醒家長不可掉以輕心。 

他以本土研究指出,2015年至2019年間18歲以下肺炎鏈球菌感染個案,約84%為突破性感染,其中血清型3、19A、19F位居前三名。且進一步發現,大部分突破性感染發生於2至7歲幼童,可見學齡前兒童發生突破性感染機率逾八成。因2至7歲幼童距離最後一劑公費疫苗已有1至5年,抗體濃度隨時間下降導致防護缺口。 

家長該如何為孩子建立更完整的防護?邱政洵表示,目前台灣肺炎鏈球菌公費疫苗接種規劃為:2個月、4個月、12至15個月各接種一劑PCV13。但由於1歲前兩劑間隔過長,醫界建議6個月時可自費追加一劑PCV13或PCV15,降低感染風險。此外本土研究及國內流行病學報告均顯示,2至5歲是國內幼童感染高峰期,若2歲前未完成4劑肺炎鏈球菌疫苗接種,建議考慮自費補強,重建健康防線。 

邱政洵提醒,防疫並非個人責任,當群體中有足夠比例的人接種疫苗,就能形成「群體免疫」、降低感染破口。勤洗手、戴口罩、均衡營養仍是日常預防基礎,然接種疫苗是建立保護力的關鍵。他呼籲開學前家長應主動檢視孩子的接種紀錄,與兒科醫師討論是否需要追加劑或自費接種,及早補齊防護缺口,守護孩子與家庭的健康。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