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大腸癌患者及有大腸息肉者明顯年輕化!醫師張振榕表示,一名30歲男子不菸不酒,生活規律,且不吃高熱量或油炸食物,因近來排便習慣改變,而做大腸鏡檢查,未料發現一顆近1公分的息肉。張振榕表示,即使不菸不酒、飲食健康,也可能因家族史、基因等原因而有息肉或大腸癌,因此年輕族群若有任何症狀,務必提早篩檢。
胃腸肝膽科醫師張振榕在其臉書表示,根據統計,台灣人年滿 40 歲後,息肉發生率會逐年上升,國健署就建議 50 歲以上每兩年應定期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必要時安排大腸鏡。
30歲男不菸酒、不吃油炸物 因排便異常竟檢出大腸息肉
張振榕表示,日前一名30歲年輕患者沒抽菸、不喝酒,也不愛吃高熱量或油炸食物,生活作息算是規律。男子只是因為其年輕同事被確診大腸癌第四期,加上自己最近出現排便習慣改變,所以決定做大腸鏡檢查。
張振榕表示,結果發現,男子大腸中有一顆接近1公分的息肉,若再延遲幾年,癌變機率將大增,幸好及早發現並切除,避免未來癌變的風險。
他並表示,該男子的工作與微波有關。但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目前僅將微波歸類為2B 級可能致癌物,代表可能存在風險,但科學證據仍不足以確認因果關係。
張振榕提醒下列事項:
1. 排便習慣改變,務必注意。
不論年齡,若出現排便頻率改變、糞便變細、便血、腹痛等情況,都應盡早檢查。
2. 糞便潛血是第一線篩檢,但非100%準確。
國健署建議50~74歲民眾每兩年做一次糞便潛血檢查,陽性者應進一步安排大腸鏡。但需注意,潛血檢查可能漏掉未出血的息肉或早期癌症,因此若有症狀或高風險因素,不能只依賴潛血檢查。
3. 大腸鏡是最直接且精確的預防方式。
4. 生活健康不等於零風險。
即使沒有抽菸、喝酒、吃高油高糖,也可能因家族史、基因或其他環境因素而罹患息肉或大腸癌。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吸菸害人害己 戒菸可減少健康的危害
吸菸能導致肺癌、心臟血管疾病及肺氣腫
孕婦吸菸 易導致胎兒早產及體重不足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
未成年請勿飲酒,飲酒過量,有礙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