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現代人追求纖瘦身材,但研究發現,腿粗、屁股大才是健康指標。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到,大腿肌肉強壯幫助血糖代謝、預防糖尿病,而屁股大代表胰島素敏感性較佳,還能在跌倒時提供保護,不過久坐造成的「假性臀大」是脂肪堆積,並不等於健康。
黃軒在社群平台指出,近年大型流行病學研究顯示,臀部、大腿的脂肪與肌肉分佈,與代謝健康、心血管風險、壽命相關。2023年《Diabetes Care》研究指出,臀部脂肪多者患2型糖尿病風險更低,而臀肌發達有助於降低跌倒風險。研究人員推測,臀部脂肪(多為皮下脂肪)及臀部肌肉量提升,幫助改善胰島素敏感度。
另外,黃軒表示,許多人抱怨自己腿粗,其實腿圍46到60公分,屬於正常範圍。研究發現,大腿圍每增加5公分,全因死亡率下降,反之,大腿圍若偏低,可能增加心臟病或過早死亡的風險,因為大腿肌肉強壯,有助於血糖代謝、預防糖尿病,且脂肪分佈合理能減少高血壓與心臟病風險,也會使骨密度更高,老年不易骨折。
黃軒提醒,所謂「微胖」並非肥胖,而是身體質量指數(BMI)稍高,但腰圍不大。BMI每增加1kg/m²,死亡風險可能下降4.5%,且老年人「微胖」比過瘦更利於長壽,關鍵在於肌肉量足、腰圍小、營養好。《美國醫學會雜誌》也發現,相對於正常體重(BMI 18.5 – <25),微胖指標(BMI 25 – <30)與較低的全因死亡率有關。而這項研究是U型曲線,表示過瘦與過胖都會增加死亡率,而輕度超重者(微胖者)死亡率最低。
黃軒提到,平時可透過深蹲練腿臀,還要注意腰臀比(腰圍÷臀圍),健康標準為「男性< 0.9、女性< 0.85」,若超過1.0是健康警訊,因為腰粗比體重超標更危險,而久坐造成的「假性臀大」是脂肪堆積,不等於健康,且30歲後更要嚴控腰圍,多做有氧運動,幫助減少內臟脂肪。
綜合多項國際研究結果顯示,大屁股意味胰島素敏感性較佳,且具有跌倒保護力,而粗大腿代表代謝好與心血管防護,而微胖體型反而比過瘦更有長壽優勢。民眾別一味追求纖細外觀,健康肌肉量、合理脂肪分布,搭配適度運動與均衡飲食,才是長壽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