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一項澳洲新研究指出,平常不運動的成年人,若每天瞬間劇烈運動,例如跑追公車、突然加速走路,每天累積1.1分鐘,就能降低39%全因死亡風險。對此,台灣心臟科醫師林謂文表示,瞬間加速的運動會提高心率,有助提高心血管的收縮能力,確實可降低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我自己也會盡量以爬樓梯來取代電梯。」
該研究團隊分析了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3293名沒有規律運動習慣的成年人,透過穿戴式加速度計監測其日常活動、從事VILPA(Vigorous Intermittent Lifestyle Physical Activity)與健康狀況。所謂VILPA是指生活中的短暫高強度動作,例如快速追公車、爬樓梯時加快腳步、一口氣搬重物、突然加速走路,每次通常約僅一分鐘,但因為強度夠高,所以能有效提升心肺負荷。
研究結果顯示,每天累積1.1分鐘VILPA,能降低39%全因死亡風險;每天進行5.3 次VILPA,降低幅度達44%;當每天次數約8次,死亡風險下降幅度最大(54%),再多就沒有明顯增益。
台安醫院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接受《三立新聞網》採訪時表示,該項研究確實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因為現代人經常處於「多吃少動」狀態,不利於心血管、代謝系統等健康,而瞬間高強度運動能提升心率,進而加強心臟、心血管的收縮功能,也增進代謝與血液循環,有利於整體健康。
「此外,即使是短暫的高強度運動,也可增加腦內啡的分泌,」他表示,可幫助人轉移注意力,紓解工作或生活的壓力。對於個人的身體、心理均有益處。
林謂文表示,他個人因工作忙碌,也無規律運動的習慣,但只要時間許可,他會盡量以爬樓低取代搭電梯,「畢竟只要運動均有助於健康促進。」但他也提醒,但老年人或有心血管疾病者,要小心瞬間爆發力高的運動,以策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