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洋芋片!醫揭「10大食物」是腎臟殺手 無糖飲料也傷身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洋芋片、含糖與人工甜味飲料等,都屬於超加工食品,不只容易變胖,還傷心血管與腎臟。(示意圖/PIXABAY)
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洋芋片、含糖與人工甜味飲料等,都屬於超加工食品,不只容易變胖,還傷心血管與腎臟。(示意圖/PIXABAY)

許多人喜歡喝手搖飲、吃洋芋片,雖然美味卻很傷身。腎臟科醫師洪永祥指出,「超加工食品」包括泡麵、加工肉品、手搖飲、餅乾、低糖飲品等共10種食物,長期大量食用不只容易變胖,還會傷心臟與血管,誘發肥胖、代謝症候群,間接影響腎臟健康。

洪永祥在臉書粉專提到,「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 UPFs)」是指原始食物經多重工業化處理,含有多種人工添加物(如香精、色素、防腐劑),用以延長保存期限,調味成重口味的食品。研究顯示,超加工食品不只失去食物原有的營養素,還會對身體造成危害。

根據《Frontiers in Nutrition》期刊於2024年發表的一篇系統性回顧與統合分析,攝入最多超加工食品的人,與攝入最少的人相比,罹患慢性腎臟病的風險增加約18%,且每增加10%的攝入量,腎病風險跟著上升約7%,表示飲食中超加工食品越多,腎臟壓力越大。

洪永祥表示,超加工食品包括「泡麵、加工肉類(如香腸、火腿)、手搖飲與含糖飲料、洋芋片與餅乾零食、罐頭食品、速食與炸物、加工乳製品與奶精飲料、調味粉與即溶湯包、工廠製蛋糕與糕點、人工甜味飲料與低糖飲品」,其中許多人以為,喝「無糖可樂」或「低糖飲品」比較健康,但長期食用仍會對腎臟構成風險。

洪永祥解釋,超加工食品的主要問題是鹽分高,大量的鈉會提高血壓,高血壓正是慢性腎臟病發生與惡化的危險因子之一。再者,加工食品中常添加的「無機磷」,其吸收率高達90%,過量攝取會導致血磷升高、鈣磷代謝失衡,刺激副甲狀腺激素上升,造成腎臟損害與血管鈣化。

不只如此,超加工食品普遍營養低,熱量高、纖維少、含糖量與飽和脂肪過多,容易導致肥胖、糖尿病與代謝症候群,這些疾病正是慢性腎臟病的推手。最後,許多人工添加物(如防腐劑、乳化劑、人工甜味劑)也可能對腎臟有直接或間接的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