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紀玫瑄報導

蛋白質是人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再加上近年健身風氣盛行,「蛋白質攝取」成為健身族群的重要議題。隨著愈來愈多人提倡「高蛋白飲食」,商店層架上也擺滿各式各樣標榜「富含高蛋白」的零食,但我們每天真的需要攝取這麼多蛋白質嗎?
蛋白質是什麼?
蛋白質是身體重要的營養素之一,它是肌肉、血液、骨骼、毛髮等身體組織的材料,當蛋白質攝取不足,身體就會透過分解肌肉中的蛋白質來提供身體所需的營養。
每日建議攝取量:你需要多少蛋白質?
根據我國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在 2020年公布第8版的草案中增修蛋白質建議量,成人每日建議蛋白質攝取量為「體重(公斤)* 1.1(克)」,而根據不同活動量與年齡也有不同的每日攝取量:
◆一般中低活動量的成人:體重(公斤)* 1.1(克)
◆高活動量的成人:體重(公斤) * 1.2-1.6(克)
◆運動健身者:體重(公斤) * 1.5-1.7(克)
◆71歲以上老年人:體重(公斤) * 1.2(克)
以上述蛋白質攝取公式來看,體重55公斤、一般中低活動量的成人,每日需攝取約60.5克的蛋白質,若是運動健身者,則需攝取約82.5到93.2克的蛋白質,這也是為什麼有在進行運動健身的人,會更重視蛋白質的攝取。

高蛋白飲食的流行:商機與市場趨勢
蛋白粉(Protein Powder,又稱乳清蛋白粉)是運動健身人最愛購入的高蛋白產品之一,蛋白粉2021年在全球市場更達到44億美元(新台幣1330億元)的商機,預計2030年將增長至193億美元(新台幣5835億元)。
根據市場研究機構「英敏特」(Mintel) 提供給BBC的數據,除了運動營養產品外,2025年首季有8.3%的食物新產品,在包裝上宣稱含有蛋白質或高蛋白含量,英敏特的研究總監Kiti Soininen更表示,蛋白質目前正享有一種「健康光環」。
一名私人健身教練Ethan Smith直言:「我從未見過蛋白質的好處像現在那樣被炒得這麼熱。」他直言,高蛋白飲食對於「增肌」絕對是必要的,但應該避免依賴市面上常見的高蛋白零食與飲品,人們應從天然食物中,像是蔬菜和瘦肉中獲取蛋白質。
他認為,消費者對於蛋白質攝取的正面印象,再加上高蛋白零食能輕易地在商店中取得,使得許多商人將「蛋白質作為一種行銷工具」。

「高蛋白飲食」有必要?還是行銷噱頭?
人類營養學講師Dr Paul Morgan表示,當人們試圖攝取更多蛋白質時,最常見的問題就是體重會增加,因為多餘的蛋白質會以脂肪的形式儲存在體內。
也坦言超市裡標榜高蛋白的產品其實有些都僅是「噱頭」,這些產品很多都是「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簡稱UPF),並警告民眾這些產品可能不像廣告中說的那麼有益健康,目前也有研究證明超加工食品與早逝有高度的關聯性。
儘管「超加工的高蛋白產品」對人體是否有益、有害仍有待商榷,但專家強調在主食中增加蛋白質是有益的,尤其對長者來說,長者比一般人更需要蛋白質來維持肌肉與骨骼的力量。
同時,健身教練Ethan也表示,如果需要額外蛋白質來維持健康,或是正在增肌、只差一點點就能達到每日蛋白攝取目標的人,那麼這些高蛋白產品是值得去購買的,但也一再提醒人們不應該仰賴這些高蛋白產品。

膳食纖維的重要性:健康飲食不可或缺的元素
除了蛋白質外,膳食纖維對人體也很重要。膳食纖維是一種無法被人體消化吸收的碳水化合物,對身體有多種益處,包括促進腸道健康、預防便秘、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等,可從水果、蔬菜、全穀類和豆類等食物中攝取,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的建議,每人每日至少要吃到2份水果與3份蔬菜。
英國國民保健署(NHS)外科醫生 Dr Karan Rajan,分享關於健康及飲食建議,形容膳食纖維就像一把掃帚,它可以掃過腸道、促進規律排便,預防便秘,而腸道細菌會以不同的方式分解纖維,產生有助減少全身性發炎的化合物,同時也提到,高纖飲食與降低心臟病、中風及第二型糖尿病風險有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