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美體x健康促進

說到預防糖尿病,許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往往是「少吃甜食」。但減重醫師蕭捷健提醒,除了含糖飲料與甜點之外,日常餐桌上常見的紅肉與加工肉品,也可能是血糖失控的「隱形兇手」。

長期血糖控制不良,易引起許多併發症。營養師薛曉晶提到,每天攝取適量海藻(乾重約5克),不僅穩定血糖、降低膽固醇、優化腸道菌相,還具有免疫調節、減重的潛力,對於患糖尿病前期、高血脂、腸道敏感或輕度肥胖困擾的族群,是簡便又強大的飲食助力。

肥胖不只與癌症有關,隨著年紀增長,還會對各器官、關節造成負擔。衛福部彰化醫院一名42歲個管師吳雅婷,原本體重是104公斤,擔心肥胖危害健康而決定減重,靠著飲食調控及增加身體活動量,13個月後甩肉51公斤,身體年齡更是從69歲回春到27歲。

吃得少卻瘦不下來,可能與生活作息有關。營養師薛曉晶分享3個造成減重失敗的隱形推手,分別是「睡眠不足、身體缺水、每日步數太少」。以睡眠不足為例,會導致飢餓賀爾蒙上升、瘦體素下降,使人產生不餓卻想吃的慾望,而體內缺水時,代謝速率會下降,進而影響能量消耗。

有些水果甜又好吃,過量攝取恐導致肥胖,若患糖尿病更應注意,以免血糖失控。肥胖專科醫師宋晏仁分享,一名糖尿病患者原本血糖控制得不錯,某次到中國旅遊3個月,回來後血糖飆升、出現脂肪肝,追查原因發現,他每天吃約1斤的葡萄,糖分攝取過量導致血糖失控。

中秋節最讓人難以抗拒的月餅點心非「蛋黃酥」莫屬!金黃酥脆外皮、鹹蛋黃香氣撲鼻,咬下去療癒感爆棚!但小心這一顆小小的「圓滾滾」月餅,其實是隱藏版的熱量炸彈,不小心多吃幾顆,脂肪攝取量就直接「破表」,真的好想吃怎麼辦?雲林基督教醫院營養室主任林旻樺教你終極訣竅。

堅果有益健康,巴西堅果似乎效益最高。一項研究指出,每天吃一點巴西堅果(約8克),不只補充營養,還可能幫助腸道在壓力中獲得舒緩,尤其是對於正進行飲食控制的過重或肥胖女性更是有效。

面對琳瑯滿目的減肥保健食品廣告,許多渴望快速瘦身的民眾紛紛解囊。然而,內分泌新陳代謝專科醫師蔡明劼近日在臉書粉專發文,嚴正警告大眾:「凡是明示或暗示『吃了就會瘦』的保健品,幾乎都是在繳智商稅!」

近期坊間流傳著「喝氣泡水能加速脂肪燃燒、有效減重瘦身」的說法,讓許多追求健康體態的民眾趨之若鶩。然而,美迪大直婦產科診所兒童內分泌科醫師陳奕成在查閱相關科學文獻後,嚴正指出此類報導存在嚴重誤導,並直言想靠氣泡水減肥簡直是「天方夜譚」。

不少人認為,素食比葷食健康,但有些素菜其實很吸油,熱量更高。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分享素食5大陷阱,有些蔬菜是「天然吸油王」,例如茄子、菇類等,使油脂含量激增,還有不少加工素食的脂肪含量高,甚至直逼炸雞,另外,烹飪方式、油品選擇也都要注意,使用錯誤的方式,不僅沒吃進健康,反而更傷身。

當內臟脂肪過高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家醫科醫師鄧雯心提到,若想減少內臟脂肪,可以選擇富含「蛋白質」、「植化素」、「纖維質」的食物,以蛋白質為例,如雞胸肉、毛豆,不只增肌減脂,還有產熱效應,能夠越吃越瘦。

減重要有效率,不能只憑感覺。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很多人減重時,只是隨意吃得少一點,卻不記錄自己的飲食、運動或睡眠,一名減重女學員進行飲食紀錄後,才發現自己愛喝的「維也納咖啡」,其實加了鮮奶油、熱量超高,調整飲用習慣後,3個月就減重8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