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美體x健康促進

隨著年紀增長,許多人面臨中年發福,常以為是代謝變差所致,不過減重專科醫師邱正宏指出,研究發現,中年變胖的主因並非代謝,而是「生長激素下降、細胞老化、生活習慣改變」。他提醒,若中年後體重持續下降,反而可能暗示癌症或代謝性疾病的風險。

減重要有效率,不能只憑感覺。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很多人減重時,只是隨意吃得少一點,卻不記錄自己的飲食、運動或睡眠,一名減重女學員進行飲食紀錄後,才發現自己愛喝的「維也納咖啡」,其實加了鮮奶油、熱量超高,調整飲用習慣後,3個月就減重8公斤。

為了減重,不少人採用168等間歇性斷食法,但一項今年(2025)發表的研究指出,雖然間歇性斷食對代謝健康有益,但卻可能對頭髮造成不良影響。研究發現,實施間歇性斷食的老鼠,雖然整體代謝狀況更佳,但其毛囊的再生速度明顯變慢,頭髮生長也比全天進食的老鼠緩慢。

減重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醫師蕭捷健表示,一名女子認真執行168斷食,除了控制飲食也規律運動,但減重仍卡關,後來她聽從建議,將進食時間提前,10週後就成功減去8公斤和10%的體脂肪。

錯誤的減肥方式,不只傷健康,還可能越減越胖。營養師薛曉晶提到,減重關鍵不再是「少吃多動」,而是「調整代謝」,若想有效燃脂、提升代謝,不能只靠節食,可以從飲食、生活做改變,包括攝取足夠蛋白質、進行阻力訓練、優化胰島素敏感性。

吃進過量塑膠微粒,不只傷身還害人變胖。減重醫師蕭捷健提到,塑膠微粒進入人體後,讓脂肪吸收多145%,還會使身體慢性發炎,抑制「燃脂型」棕色脂肪生成,脂肪更容易囤積在腹部與臀部。他建議,平時少用塑膠容器、改選玻璃或不鏽鋼材質、固定作息、多吃含抗氧化物的食物。

現代人常為肥胖所苦,自認即使少吃也胖。營養師薛曉晶表示,問題可能是出在長期錯誤的飲食方式,讓身體代謝變慢,建議應吃足量蛋白質、進行阻力運動、改善胰島素敏感性等3種方式,來提高身體代謝能力,更能有效燃脂與不復胖。

很多人認為減重最關鍵的是「少吃」,事實上只要在正確的時間吃正確的食物,一樣可以讓你在維持身體健康的情況下成功減重。對此,營養師蔡宜方表示,許多人在減重的過程中,過度注重食物種類和卡路里的計算,卻忽略進食的時間點,因此她列出減重的4個關鍵時間給大家參考。

大蒜除了是幫助料理提味的重要辛香料以外,也含有許多豐富的營養成分,不僅能夠防癌,還可以幫助代謝。減重醫師周建安分享,一名高中女生因看到網路上說吃大蒜可以減肥,開始狂吃大蒜麵包,沒想到1個月內體重竟增胖3公斤,讓她非常崩潰。對此,周建安提醒,大蒜雖然可以活化「棕色脂肪」,達到減重、代謝的效果,但若吃錯食物,可能會適得其反。

44歲藝人蔡依林日前透露,她每天晚上9點半就上床睡覺,是她維持身材的秘訣之一。功能醫學醫師歐瀚文表示,睡眠充足有助於降低食慾,並分享案例,一名患者飲食控制嚴格,平時固定運動,卻瘦不下來,進一步了解得知,原來是睡眠不規律所致,且睡眠不足恐增加食慾。

減重是現代人的重要課題,醫師也不例外。醫師鄭明輝表示,他曾一度胖到82公斤,之後靠著自創的「水餃減重法」,即中午都吃8顆水餃減肥,來控制每天的熱量攝取,成功瘦到68公斤。他透露秘訣為「一顆水餃分成2口吃」,如此一來,他吃飯速度就跟別人一樣,就不會覺得自己吃得太少。

現代人工作忙碌,下班吃完晚餐後,往往直接躺在沙發上休息,恐增加健康風險。減重醫師陳威龍提到,國外興起「放屁散步」運動,也就是飯後散步,有助於腸胃蠕動,甚至顯著降低血糖,而且越早開始效果越好,若拖到1小時後才動,效果會減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