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減重者不敢吃澱粉,但醫師蕭捷健表示,一項研究發現,有吃碳水的減重組,比起低碳減重組,明顯不會憂鬱、焦慮,也不容易對外界有敵意,減重效果與低碳減重者相同。相反地,若長期極低碳水則會使人覺得冷、累、易怒、臉也垮下來。
隨著健身與減重風氣盛行,「高蛋白質飲食」成為不少人控制體重與增肌減脂的首選方法。然而,長期攝取過量蛋白質是否真的安全?3位專業醫師針對此議題提出警告,提醒民眾掌握正確攝取方式,避免掉入「高蛋白陷阱」。
減重成為現代人的終身志業,但經常會出現飲食失控的狀況,也就是未遵循飲食計畫。一項研究發現,當減重者在面對飲食失控時,若能以寬容的態度對待自己,則在飲食上的自我控制能力更高,較不容易出現再度失控飲食的情況,使其更能成功減重。
許多人會喝咖啡提神,喝對時間還能降死亡率。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根據最新研究,只有早上喝咖啡的人,死亡率才會顯著下降,相較於從不喝咖啡的族群,「早上型」咖啡族的全因性死亡率下降16%,心血管死亡率則下降31%,有助於長壽。
現代人因為工作忙碌或減重而不吃早餐,但醫師蕭捷健表示,吃早餐有助於穩定血糖,且要吃高蛋白質早餐,研究指出,吃高蛋白質早餐,不僅有助於穩定血糖、抑制食慾、加速代謝,還能讓人整天都處於燃脂模式,增肌減脂就能事半功倍。
許多人減重時會選擇減少碳水的攝取,但其實選對時間吃澱粉,有助於增肌減脂。減重醫師蕭捷健提到,若想吃精緻澱粉,運動後是最佳時機,別以為運動完吃東西會讓身體加倍吸收熱量,事實上,在沒運動的情況下吃精緻澱粉,熱量照樣會被吸收,變成內臟脂肪儲存的比例大幅提升。
你知道你吃進去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與蛋白質,在你自己身體裡的反應可能跟別人完全不同嗎?隨著基因檢測技術成熟,所謂的「DNA飲食」(DNA Diet)逐漸成為健康與減重的新顯學。但號稱「依基因量身打造」的飲食方式,究竟是真有科學根據,還是另一次保健商機的行銷包裝?專家看法竟出現兩極分歧。
一名35歲的女性上班族因長期腰痠背痛、膝蓋疼痛求診聯新國際醫院復健科主任朱怡妍,朱怡妍於門診中發現個案在走路時身體會左右搖擺,進一步檢查時發現她體幹歪斜,且平躺在診療床時亦無法使力抬臀,即使嘗試收縮臀部肌肉,仍呈現鬆軟狀態,確診為「臀肌失憶症」。
減重是許多人的志業。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一位減重學員7個月減重20公斤、體脂從28%降至15%,且還練出腹肌的案例。最特別的是,該學員是「零餓感瘦身」,主要掌握的是4招提升飽足、加速代謝方法,包括吃足膳食纖維與蛋白質、避免極度飢餓等方式。
許多人減肥時會採取「少吃」的極端方式,不只可能減去肌肉量,甚至對健康造成危害。減重專科醫師邱正宏提到,身體長時間處於低熱量狀態,蛋白質會開始耗損,反而導致肌肉流失,也就是所謂的「肌少型肥胖」,對老年人來說更危險,肌肉量減少時,恐引發心血管、代謝症候群、失智症等,提高死亡率。
不少人為了減重、控制血糖試過各種方法,但效果並不顯著。對此,醫師分享一位女患者在餐前「多做1動作」,半年成功甩肉24公斤,甚至血糖也穩定不少。
咖啡一直是許多人早晨的精神良伴,現在科學也證實,它還是腸道與心臟的守護者!根據多項國際研究與國內營養師分析,咖啡中的天然成分如綠原酸、奎寧酸,能促進有益菌生長,特別是對於無糖勞森菌(Blautia)這類腸道好菌,效果顯著。無論是美式還是黑咖啡,只要不加糖、不加奶,就能為腸道菌群帶來活力,強化消化與免疫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