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多種慢性病纏身,例如三高,必須服用多種藥物。醫師張家銘表示,多病纏身不是靠更多藥物,最新研究發現,透過2種方式,「個人化運動治療」與「自我管理支持」,3個月後的結果顯示,接受這套「生活型處方」的患者,明顯提升生活品質,比單靠藥物治療的對照組進步更多,也自評更健康、更樂觀。更重要的是,沒有增加嚴重副作用。
你知道嗎?除了健身房練肌肉,其實連「嘴巴裡的肌肉」也需要鍛鍊!49歲的周先生有運動習慣、體型也不算胖,卻長年受打呼困擾。這6年來,他的鼾聲忽大忽小,吵得太太夜夜難眠,甚至有時不打呼了,還曾驚醒太太伸手確認他是否還有呼吸,擔心他會「睡一睡就沒氣了」。
許多人積極減重,但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長期空腹運動、運動完不補碳水、只做有氧,都會讓人流失肌肉,還降低代謝率,導致減重卡關。正確的作法為吃多少碳水,就搭配多少運動,如此才可增肌減脂。他建議,運動前應先吃一小份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香蕉,才能避免肌肉流失。
許多人會早起運動來強身健體,長輩們不宜劇烈運動,也會透過散步來活動。但日本老年醫學研究所專家表明,晚上散步可以提高睡眠品質,飯後出門走走也可以穩定血糖水平,但要小心早上起床後就立即去散步,否則恐怕會導致猝死機率暴增。
很多上班族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又無暇運動。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一項針對久坐族的研究發現,只要每天花3分鐘,進行「坐下再站起來」的簡單運動,就能有效提升肌力,肌肉品質甚至能提升45%。
減重是不少人的終生志業。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90%減重失敗來自一些迷思,例如每天量體重、飲食控制到極致,體重卻仍紋風不動。他表示,由於水分、食物與排便重量等因素,體重一天可上下差2~3公斤,因此減重者不應天天量體重,而應一週只量一次,且選擇固定時間量測(建議早上起床上完廁所後)。
近年「瘦瘦針」成為熱門減重工具,不只受到女性關注,有不少男性也會使用。醫師提醒,俗稱「瘦瘦針」或「瘦瘦筆」的腸泌素受體促效劑,屬於處方用藥,需經過專業醫療評估,才能真正兼顧療效與安全,並非人人適用;而且也不是打了以後就可以大吃大喝,若飲食習慣不改,「越打越沒效」。(記者:簡浩正)
夏天來了,是時候啟動瘦身模式!最近韓網上掀起一波「健康不復胖」瘦身風潮,許多網友分享親身實證的減重方法,不只有效還能打造易瘦體質。以下幫大家整理出5個韓國女生認證的瘦身秘訣,簡單執行、輕鬆就能瘦下來!
許多民眾在步入中年後,因家庭與工作壓力,體重往往悄悄增加。更有不少人認為「成家立業後,健康就好,沒必要再減肥」。然而,一項來自芬蘭的重要研究指出,即使是中年才開始減重,且不依賴藥物或手術,仍能為長期健康帶來實質益處。
現代人日益重視健康,其中「血脂」問題更受到關注。外科醫師陳榮堅指出,許多人發現血脂偏高後,會改為清淡飲食,甚至不吃蛋白質,反而攝取更多精緻澱粉與碳水化合物,這其實是錯誤做法。若想有效降低膽固醇,應攝取優質蛋白質、足量蔬菜,並搭配規律運動,才能改善血脂異常。
端午節即將到來,許多人會吃粽子應景,但吃太多不僅容易變胖,也不利於消化。營養師方慈聲分享健康吃粽子的6大招,除了控制份量外,餐後搭配「水果或茶飲」有助於鏟油與促進消化。另外,有3類族群吃粽子時須特別注意,以免引發身體不適。
現代人工作忙碌,「熬夜」幾乎成了常態。家醫科醫師李唐越提到,充足的睡眠有助於降低慢性發炎,讓皮膚保持水潤透亮。不少人認為「晚睡沒關係,明天補眠就好」,但其實少睡1小時,需花4天才能補回來。另外,有研究發現,每天只睡5小時的人,死亡率比正常作息者高出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