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美體x健康促進

熬夜打遊戲、吃宵夜配啤酒,看似是許多年輕人下班後的小確幸,卻可能成為奪命陷阱。年僅26歲的男子小丁(化名),原本在電商產業打拚,某晚下班後依舊延續他習慣的「深夜儀式」——大吃烤串、暢飲啤酒,再來場刺激的遊戲對戰。怎料凌晨3點突然身體失控、昏迷倒地,緊急送醫才驚覺是腦出血!

減重是不少人一生課題,台大醫院減肥班將過去30年授課經驗整理成冊,幫助民眾用科學方式打造易瘦體質,善用不同顏色的彩虹蔬果,也能幫助減重事半功倍。(記者:簡浩正)

肥胖與多種癌症密切相關。一項針對27萬多英國人的研究發現,接觸綠色空間,與較低的肥胖相關癌症風險有關,而此關聯可能與身體活動、維生素 D 濃度、空氣污染 (PM2.5 及二氧化氮 NO₂) 等因素有關。

減肥時最害怕肚子餓,而選對食物有助於增加飽足感。新陳代謝專科醫師周建安提到,減肥期間可攝取「雞胸肉、水煮蛋、豆腐、胡蘿蔔、鮭魚等」10種食物,不只延長胃排空速度,讓人不容易感到飢餓。

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健康,但工作繁忙,運動更需講求效率。家醫科醫師李思賢提到,若時間有限,他會選擇跳繩作為運動方式,能夠有效運動全身,執行10分鐘就能達到慢跑30分鐘的訓練效果,不只能夠燃燒脂肪,還可提升心肺功能、預防骨質疏鬆。

減重是很多人一生的課題,不過有些人飲控、運動齊下卻還是減不下來。有醫師表示要看進食是否吃對時間,身體的「吃飯時鐘」,決定了你胖還是瘦。而最大的冤枉路正是「不吃早餐」。(記者:簡浩正)

許多人多種慢性病纏身,例如三高,必須服用多種藥物。醫師張家銘表示,多病纏身不是靠更多藥物,最新研究發現,透過2種方式,「個人化運動治療」與「自我管理支持」,3個月後的結果顯示,接受這套「生活型處方」的患者,明顯提升生活品質,比單靠藥物治療的對照組進步更多,也自評更健康、更樂觀。更重要的是,沒有增加嚴重副作用。

你知道嗎?除了健身房練肌肉,其實連「嘴巴裡的肌肉」也需要鍛鍊!49歲的周先生有運動習慣、體型也不算胖,卻長年受打呼困擾。這6年來,他的鼾聲忽大忽小,吵得太太夜夜難眠,甚至有時不打呼了,還曾驚醒太太伸手確認他是否還有呼吸,擔心他會「睡一睡就沒氣了」。

許多人積極減重,但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長期空腹運動、運動完不補碳水、只做有氧,都會讓人流失肌肉,還降低代謝率,導致減重卡關。正確的作法為吃多少碳水,就搭配多少運動,如此才可增肌減脂。他建議,運動前應先吃一小份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例如香蕉,才能避免肌肉流失。

許多人會早起運動來強身健體,長輩們不宜劇烈運動,也會透過散步來活動。但日本老年醫學研究所專家表明,晚上散步可以提高睡眠品質,飯後出門走走也可以穩定血糖水平,但要小心早上起床後就立即去散步,否則恐怕會導致猝死機率暴增。

很多上班族一坐就是一整天,下班又無暇運動。復健科醫師王思恒表示,一項針對久坐族的研究發現,只要每天花3分鐘,進行「坐下再站起來」的簡單運動,就能有效提升肌力,肌肉品質甚至能提升45%。

減重是不少人的終生志業。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90%減重失敗來自一些迷思,例如每天量體重、飲食控制到極致,體重卻仍紋風不動。他表示,由於水分、食物與排便重量等因素,體重一天可上下差2~3公斤,因此減重者不應天天量體重,而應一週只量一次,且選擇固定時間量測(建議早上起床上完廁所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