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怎麼瘦肚子?上次跟大家分享過快速瘦肚子的方法,這次我們一起來看「為什麼肉都囤積在肚子?」英國飲食專家裴爾茲(Mindy Pelz)博士指出,這其實跟身體本身的機制有關,且互相交替的作用非常多,因此想要順利瘦肚子、減肥,我們應該了解原理、對症下藥,才能真正有效瘦肚子!
減肥是許多人一生努力的目標,除了透過運動、飲食瘦身,按摩穴道也有用。中醫師吳宏乾提到,平時按壓腿部的「豐隆穴」,有助於去除身體的痰濕和脂肪。此外,想成功減重除了按穴道,進食順序也是關鍵,依照「湯、菜、肉、飯」原則,有助於穩定血糖、增加飽足感。
4日是兒童節,兒盟今天指出,台灣兒少過度依賴社群媒體,調查顯示,國小、國中皆有7成「黏螢幕」,且每5名國中生就有1人因無法使用社群媒體而煩躁,影響專注與情緒穩定。
身體痠痛常讓人聯想到人體老化或運動扭傷,但一項研究發現,腹部肥胖不只會讓褲頭變緊,還可能導致身體的慢性痠痛,而且腹部脂肪越多,慢性疼痛的部位越多,這兩者的相關性在女性身上尤其明顯。
一名45歲金融業女主管,BMI為20kg/㎡,屬正常範圍。一直以為健康無虞,健檢報告卻顯示三酸甘油脂過高,讓她大感意外,進一步就醫檢查發現,體脂率達35%,且有中度脂肪肝、糖化血色素和胰島素阻抗指數偏高,屬糖尿病發病的高風險族群。醫師示警,「瘦胖子」心血管疾病的死亡風險,比過重或肥胖者高52%
清明連假將到來,許多人在聚餐時面對美食很難克制。目前市面上為了因應聚餐大吃大喝,出現許多阻斷系列的產品,成分五花八門,最常見的包括白腎豆、山苦瓜、洋車前子、非洲芒果籽…等,專業藥師建議吃這些產品之前,應該先弄清楚成分功效,得先搞清楚怎麼吃,以免吃錯。
根據《全球營養報告》,越南成年女性的肥胖率(BMI≥30)僅約3.3%,男性更低,只有2.2%,比肥胖率5%的日本還要低,跟肥胖率18%台灣及肥胖率動輒破30%的西方國家相比,這數據簡直不可思議。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關鍵原因就在飲食習慣及日常作息,想要維持健康體重,應該選擇「正確食物」。
根據《全球營養報告》,越南成年女性的肥胖率(BMI≥30)僅約 3.3%,男性更低,僅約2.2%,比肥胖率5% 的日本還低,遠低於18% 肥胖率的台灣。醫師蕭捷健分析後表示,越南人的飲食、生活習慣有4項特色,包括主食以湯麵為主、主餐含大量生菜、日常活動量大等原因。因此,台灣民眾也可仿效,想維持健康體重,關鍵不只是「少吃」,而是「吃對」。
科技日新月異,現代人收機不離身,許多人隨時隨地就會拿起手機滑一滑。對此,家醫科醫師魏士航指出,長期接觸「藍光」,會導致人體代謝功能產生混亂,恐會增加肥胖、糖尿病的風險。
台灣民眾愛吃火鍋,天冷更是聚餐吃鍋日,不過火鍋湯頭多款重鹹、鈉攝取過多,不僅難以控制血壓還會水腫。對此,營養師李婉萍建議民眾可補充水分、高鉀蔬菜當配菜、喝黑豆水薏仁水等方式來排鈉,飯後睡前來點簡單小運動,促進末梢代謝循環。(記者:簡浩正)
根據最新調查,台灣成人肥胖比例已超過50%,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健康問題。許多人為了減肥,開始喝代糖飲料,希望藉此減少熱量攝取。然而,醫師吳其穎近日在臉書粉專「蒼藍鴿的醫學天地」發文提到,零卡可樂雖然是含糖可樂「相對」健康的替代品,但仍不宜長期飲用。
許多民眾認為清淡飲食,少吃豬油等飽和脂肪就能避免心血管疾病,但家醫科李思賢指出,相較於豬油等動物性油脂,更應該避免的應該是大豆油、葵花油等富含「Omega-6脂肪酸」的精煉植物油。根據國外研究顯示,糖尿病及肥胖症盛行,可能與植物油普及有密切關係,這類精煉植物油也增加罹癌、黃斑部病變及失智症機率,比糖還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