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美體x健康促進

澱粉是身體主要能量來源,選擇好的澱粉尤為重要。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無論黑麥、糙米、小米等全穀物,都被證實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不過她的首選是「燕麥」,可改善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增加排便頻率,並增加短鏈脂肪酸的生成。

44歲藝人蔡依林多年來始終維持良好體態,近日更公開作息,指每天9點半就上床睡覺。營養師薛曉晶提到,減重不只靠節食、運動,早睡也是關鍵,卻常被忽略。一項研究發現,睡眠不足會讓中樞神經的食慾控制失衡,使人更想吃高糖、高脂的食物。

吃對早餐同樣可以減重!家醫科醫師魏士航表示,自己早餐以「211餐盤」為基礎,8個月內就成功減了22公斤,從90公斤瘦到剩68公斤。並強調這是一個健康、舒服又可以長期執行的飲食方式。

運動後吃錯,小心燃脂全白費。根據「 Cofit 我的專屬營養師」臨床觀察,許多學員雖然有固定運動習慣,但體重仍遲遲無法下降,甚至反而上升。除了部分人因肌肉量增加或壓力荷爾蒙變化影響體重,多數人其實是「吃錯」食物,拖累整體代謝效率。(記者:簡浩正)

肥胖不只影響外觀,更可能帶來嚴重的健康危機,其中「脂肪肝」便是現代人常見的隱憂。知名護理師、人稱「無毒教母」的譚敦慈近日分享,她的小兒子曾因課業壓力大,體重一度暴增至110公斤,並伴隨脂肪肝及高血壓問題。然而,透過調整日常飲食與生活習慣,不僅成功甩掉40公斤,更讓脂肪肝及血壓恢復正常,為許多人提供了實用的健康逆轉範例。

近年來,低碳水化合物飲食(俗稱「減醣」)成為熱門的減肥趨勢。然而,日本御茶水女子大學教授飯田薰子提醒,若減醣方式過於極端,可能會導致身體能量不足,引發疲憊感和注意力不集中,嚴重者甚至會導致肌少症,增加罹患代謝症候群與糖尿病的風險。

夏天好熱!不少民眾會穿短褲、短裙,但卻因身體水腫困擾,甚至看起來瞬間「矮肥短」。營養師高敏敏曝光「美腿神器」,指出只要吃對食物、動起來就是創造纖腿的開始,不必靠偏方,自然就會變得水噹噹。(記者:簡浩正)

第二屆高齡健康產業博覽會,以「再青春」為主題,邀請高齡者一起動起來,其中,今(9)日週六的「肌力再青春-高年級六角槓硬舉大賽」,可說是台上台下都熱血沸騰。一位高齡92歲且患有帕金森氏症的阿嬤,雖拄著拐杖來,但上台後卻輕輕鬆鬆舉起30公斤六角槓,讓台下逾百選手與觀賽者忍不住拍手尖叫!大喊「太厲害啦。」(記者:簡浩正)

臺灣是水果王國,但是你知道為什麼水果是超級食物?為什麼水果空腹吃才有效?有顯著減肥效果呢?美國暢銷書《888生理時鐘高效瘦身》作者哈維・戴蒙指出,因為水果有個特性:它幾乎不需要在胃裡消化,大約20-30分鐘就會進入腸道,釋放營養與能量。但如果你在吃過其他食物後再吃水果,水果就會卡在胃中,開始發酵,導致腹脹、打嗝甚至腸胃不適。

許多人為了快速瘦身,常一頭栽進「高蛋白、低醣」飲食,奉行只吃肉、不吃澱粉的極端作法,誤以為這樣就能穩定瘦下來。但中醫師余雅雯卻指出,曾有一名40歲的男子透過高蛋白飲食成功瘦身,卻因此腎功能惡化、痛風纏身。對此,余雅雯直言,這樣的飲食習慣不但不利於長期瘦身,反而還會讓身體出問題。

你知道嗎?人的大腦其實可以「逆齡成長」!關鍵就在一種名為「BDNF」(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的蛋白質。家庭醫學科醫師李思賢在臉書粉專《思思醫師,陪你健康的好朋友》分享,這種被稱為「大腦肥料」的物質,不只能保護神經、增強記憶力,還能幫助抗壓、穩定情緒,甚至可能與抗老、抗憂鬱、減重有關。

現代人養生觀念提升,特別是素食族群,為了補足飲食中難以攝取的營養,每天常會吃下好幾種保健品,但西園醫院婦產科醫師邱筱宸提醒,營養補充並非越多越好,過量反而可能帶來健康風險。特別是維生素B12、葉酸、鐵質等6大常見營養素,若補充過度,可能導致手麻、便秘甚至增加癌症風險,建議素食者務必謹慎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