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美體x健康促進

許多人擔心,人類在性行為時會加速心跳,恐不適合心臟功能較差的患者。一項研究發現,對多數健康成人而言,性行為不至於造成超負荷心血管壓力,醫師常將之比喻為爬2層樓梯的強度。因此,只要能輕鬆爬2層樓,通常可安全從事一般性活動。對年長或心血管疾病患者來說,性行為雖要注意體能狀況,但性行為的風險並不會高於日常溫和運動。

許多人即使剛吃過豐盛大餐,但面對甜點仍能找到「吃甜點的空間」,對此,最新研究也發現,這和人們大腦中的特定機制有關係,「攝取的熱量竟是原來的六倍」。

減重已成許多人的終身志業,連醫師入列。醫師梁程超表示,他45歲時健檢發現,體重84公斤,還有中度脂肪肝,更有三高(高血脂、高血糖、高血壓)。後來他開始積極減重,才發現原本的生活習慣「少量多餐」,及「以為吃脂肪就會胖」等錯誤的減重迷思。之後,他靠著半醣飲食等方式,歷時一年半的時間減重18公斤,因此消除脂肪肝、血壓正常。

健康意識抬頭,現代人越來越重視養生。減重醫師蕭捷健分享「運動黃金5法則」,包括每周進行150分鐘中強度或75分鐘高強度運動、每周2次重訓、每日步行7500步、每小時起身活動、心情不好就散步,有助於延年益壽,另外有研究指出,65歲以上長者每周進行2次30到45分鐘的肌力訓練,死亡風險降46%。

一般認為,晚餐吃得太晚容易發胖,其實選對用餐時間,有助於預防變胖。營養師楊斯涵引述國外研究,分享3餐最佳進食時機,首先「別不吃早餐」,因其和代謝風險有關,再來是「午餐早點吃」,建議在下午3點前完食;晚餐進食時間和褪黑激素分泌濃度有關,最好在「睡前2小時以上吃完」,且進食分量應較少。

不少人認為下樓梯傷膝蓋,事實並非如此。運動醫學醫師吳易澄提到,下樓梯運動確實會增加膝蓋壓力,但沒有明確證據對膝蓋有害,「肌力不足」或「姿勢錯誤」,可能才是傷害原因,下樓梯其實有助於護心、改善胰島素敏感性、預防肌少症、減少體脂肪、強化骨骼結構。

每當提到預防糖尿病,第一時間會想到「少吃甜食」,不過研究發現,愛吃紅肉也要注意。減重醫師蕭捷健提到,長期攝取「含糖飲料、精緻碳水化合物及甜點」,不只導致體重上升,還會害血糖波動,另外,每天多吃1份紅肉,糖尿病風險增10到15%,而多吃1份加工肉品則是增加20到30%。

65歲的吳老師退休後原想鍛鍊身體,沒想到退化性腰椎側彎、滑脫,手術後幾年更發現罹患肺癌,切除病灶後讓她有所體悟要鍛鍊自身體能,並以舉重女神郭婞淳為借鏡,邁入「銀髮族重訓」行列;透過肌耐力、舉重、慢跑等訓練半年下,肌力與平衡感明顯增進、肺部功能提升,心境也變得輕鬆,讓家人放下一顆憂慮的心。(記者:簡浩正)

血糖波動過大,糖尿病併發症風險越高,除了控制飲食外,也可以透過運動改善。物理治療師葉懿昕提到,坐著墊腳有助於訓練比目魚肌,過去有實驗發現,收縮比目魚肌能幫助降低血糖濃度,增加脂肪燃燒,減重效果比節食有用,適合上班族及長輩。

常聽到均衡飲食才能維持身體健康,那麼,若只吃某一種食物會有什麼影響?來自英國目前住在澳洲的58歲美魔女奧斯本(Anne Osborne)是一名水果主義者,她已經持續33年每餐只吃水果,現在的她健康狀況維持得非常好。不過有醫師表示,因為含糖量高,不建議糖尿病或有胰臟和腎臟疾病的人只吃水果。

很多人愛吃雞肉,雞肉更是不少健身者增肌減脂的好夥伴。不過吃雞肉真的就不會胖?營養師提醒,雞肉仍是有熱量,要看吃什麼部位而定,如雞翅的熱量就很高,一支就快200大卡,建議挑選少油部位、去皮、以川燙跟乾煎為主的烹調方式為佳,另,還是要搭配蔬菜水果,才是營養又均衡。(記者:簡浩正)

流感不僅在台灣流行,中國當地有許多案例。中國陝西一名7歲男童得了流感,狂咳嗽10天。沒想到,就因為這樣連日的咳嗽,讓男童單薄的身體竟咳出8塊「巧克力腹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