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想擁有好的體態,都想盡辦法甩掉多餘脂肪,除了要控制飲食、運動之外,睡眠也很重要。想要改善睡眠品質,如何睡得好,減肥更有效率,好日子診所醫生雷維元指出3點撇步。
最近,地瓜減肥成為了大家熱議的話題,不僅因為它軟糯好吃、方便取得,還因為它能增加飽足感,是許多減重人的好夥伴。那你知道地瓜的熱量,以及不同顏色的地瓜有哪些差異嗎?
近日一名醫師分享,一位60歲男病患因吐血送急診,醫護發現他身形瘦卻肚子大,確認後是因為有腹水,而吐血是因為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原來男子有「不良習慣」長達20年,最後導致「肝硬化」。
許多人都相信,減重時除了要少吃外,也要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結果有人因此極端行事,大量食用牛排等紅肉。這看在三樹金鶯診所體重管理主治醫師蕭捷健眼裡是件十分危險的事情,因為這樣不僅無法有效甩肉,甚至有可能因此出現高膽固醇與高三酸甘油酯的情況。
較為肉肉、肥胖的男性「GG真的比較短」?有些男性更因此滅雄風。對此,泌尿科醫師破解都市傳說,表示陰莖長度基本上是先天決定的,覺得太短的人,可先看自己BMI值(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是否過高。若BMI值太高,GG容易被皮下脂肪蓋住,看起來就會比較短。(記者:簡浩正)
許多人為了補充足夠的蛋白質,會大量食用牛排、豬排等紅肉,卻忽視了這樣的飲食習慣可能帶來的風險。紅肉攝取過量會對身體造成負擔,尤其是腎臟健康,因為紅肉中的飽和脂肪和膽固醇含量較高,長期攝取可能會影響腎功能及整體健康。
許多人在健身房運動,卻發現成效不佳,肌肉量始終不足,卻找不到問題所在。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提到,健身遇到撞牆期時,通常都是「訓練強度不足」,大家容易對自己太好,他建議若想增加肌肉量,運動前先訂下目標,記錄平時的訓練成果,有助於突破極限。
長輩最擔心退化問題,尤其罹患失智症。營養醫學醫師劉博仁提到,國外研究發現,當出現輕度阿茲海默症時,每周若進行150分鐘的有氧訓練,有助於阻止大腦繼續萎縮,改善認知及記憶力,因為適當強度的運動能增進大腦血流量、促進大腦活化。
許多減重者不敢碰精緻澱粉,但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研究發現,運動後吃碳水化合物,身體能把碳水儲存在肌肉裡的肝醣,燃燒更多的脂肪,因此,只要有適當的運動,運動後吃澱粉,反而能增加肌肉量。
健康意識抬頭!不少民眾有空就會去運動,還會在運動後補充蛋白質,增加肌肉量,不過減重醫師蕭捷健指出,其實有「一種蛋白質」多吃不但體重未下降,還出現高膽固醇、高三酸甘油脂等狀況。
現代人工作繁忙,找不到時間運動,因而以「日行萬步」保持健康。最近日本研究指出,每天走路9000步,確實能夠提升健康效益,不過超過9000步後,效益並未明顯增加,建議民眾若想延年益壽,每天走「9000步」就夠了,並非走越多越健康。
吃對蛋白質很重要,有益於減重、控制三高,甚至可以預防肌少症。營養師劉怡里分享5招正確攝取蛋白質的方法,例如餐餐都要有蛋白質食物,每餐至少吃2份蛋白質,約1個掌心的大小,而且每段時間的蛋白質吸收率都不同,早餐跟午餐吸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