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肥是許多人關注的話題,不過肥胖其實是一種慢性病。李婉萍營養師提到,肥胖恐影響身體機能的平衡,若長期處於低度慢性發炎狀態,容易讓各組織器官受到傷害,建議多攝取6樣抗發炎的食物,分別是「蘆筍、綠茶、皇帝豆、酪梨、莓果類及地瓜葉」。
人生活上難免碰撞受傷,不少人會用矽膠貼片或凝膠去疤。醫師提醒傷口癒合才能用,否則恐成細菌培養皿越用越糟,簡單測試方式是拿酒精擦拭,若有細小傷口會覺得刺痛,表示還有小傷口。(記者:簡浩正)
近年來愛美成風潮,不少民眾會至醫院、醫美診所「微調」,但其實中醫也有美顏針。中醫師表示,相較於西醫美容,美顏針更為自然、沒有副作用,且研究發現除了可改善皺紋、皮膚拉提達到小臉外,也能改善黑眼圈、減少肌肉緊繃等效能。(記者:簡浩正)
減重過程中,很多人都會擔心肌肉流失的問題。這是因為在減少卡路里攝取以達到減重目標時,如果沒有攝取足夠蛋白質,身體可能會燃燒肌肉而非脂肪。那要吃多少蛋白質,才能避免肌肉流失呢?
在台灣可以品嘗到各式水果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但,吃水果也是得看「時間」,家醫科醫師蕭伶茲列出4個食用水果的時段,都有不同的健康目的。
壓力可能影響荷爾蒙。1名30多歲女子,轉職幾個月間因求職焦慮、適應新工作使得壓力倍增,再加上下班常吃甜點、手搖飲犒賞,害體重暴增20公斤而就醫。醫師檢查發現女子壓力荷爾蒙爆表。所幸女子乖乖配合、做好飲控,多管齊下,體重也順利下降了。醫師建議,平時可透過規律運動、做瑜伽、按摩、腹式呼吸、散步、正念冥想等來排解壓力。(記者:簡浩正)
翻開健檢抽血報告,血脂肪是很常見的異常項目之一。宏科醫院(安南醫院策略聯盟)家庭醫學科主任張益華表示,根據最新的研究報告,台灣成人高血脂症的盛行率約為25.8%,且約4名成人中有1人患高血脂,但僅約25%的人接受適當治療和控制,足見對於高血脂症的認識和管理至關重要。
部落客出身的美妝Youtuber丹妮婊姐日前更新頻道,向粉絲傾訴自己前陣子因為生病,體重不斷飆升,無論嘗試了什麼樣的減重方式都無法如願控制體重,最後選擇就醫檢查,發現自己身體出狀況,也因此導致減重出現瓶頸。
中正大學運動科學研究團隊最新研究顯示,維生素D除了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也對運動後的心血管功能發揮關鍵作用。由運動競技學系教授何承訓領導的研究團隊發現,維生素D缺乏者在運動後血管彈性和血壓調節能力明顯較差,這可能是心血管疾病的早期預警信號,也成為心血管健康的「隱形炸彈」。
近年來,醫美市場蓬勃發展,但同時也滋生了許多亂象,許多黑心業者以超乎市場的低價,招攬消費者,但實際使用的卻是山寨的儀器與注射劑。為了幫助消費者做出明智的選擇,愛爾麗集團總裁常如山近日提醒消費者,在選擇醫美療程時,務必擦亮眼睛,避免落入「醫美陷阱」。
保持五種日常健康行為,竟可多活7.13年!台北醫學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團隊針對不抽菸、不過量飲酒、充足運動、多吃蔬果及保持健康體重等5種健康行為與壽命關聯性進行研究發現,全面採取的民眾較僅有1項或沒有這類生活型態的人,平均可多活7.13年,並減少28.12%的年度醫療支出;其中,光是每天攝取足夠蔬果,平均壽命就可延長3.25年。(記者:簡浩正)
不只是女生,男生也會在減重過程中遇到困難!對此,內分泌新陳代謝科醫師陳潔雯表示,男生減重過程可能會遇到5大困難,分別是飲食誘惑、運動堅持、社交壓力、減重平台期,以及壓力和情緒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