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氣養生x健康妙招

明日就是24節氣的「冬至」了,也是倒數第三個節氣。今年冬季氣溫變化大,同時伴隨零星降雨,讓氣候更加濕冷。中醫師提醒,冬季是「養陽」的重要時機,而冬至更是一年中白天最短的一天,建議民眾作息可調整為「早睡晚起」,避免清晨等低溫時進行戶外運動;最後日常保暖務必注意「頸部、腹部、足部」三部位的保暖。(記者:簡浩正)

許多人都習慣將剩餘的食物放進冰箱冷藏,對此,印度臨床營養師桑格維(Jhanvi Sanghvi)建議,有5種食材不應該冷藏,可能會導致食物中毒,還有致癌風險。

國健署2024年12月9日公布最新國人癌症登記報告,肺癌、大腸癌、乳癌分別是前三名。2008年罹患肝癌抗癌成功、被台灣媒體譽為「抗癌心靈導師」的知名健康達人韓柏檉表示,113年國健署公告台灣國人每4分19秒就有1人罹癌,癌症時鐘又調快了。因此特別要舉辦論壇曝光自己抗癌成功的秘密,告訴大家這5件事一定要做到。

今(19日)至明(20日)清晨大陸冷氣團影響及水氣偏多,中部以北、東北部及東部天氣偏冷,其他地區早晚亦冷,台灣東北部、東部、桃園以北地區及中部以北山區有局部短暫雨,其他地區及澎湖亦有零星短暫雨,金門及馬祖為多雲。

本週六就是24節氣的「冬至」了,也是倒數第三個節氣。每年冬至過後到大寒期間連續3個第9天是1年中最冷的時候,中醫稱為「三九天」。此期間人體陽氣始發、皮膚乾燥、毛孔收縮、血液循環不良,傳統中醫認為這時在皮膚敷貼辛散溫熱藥物,例如元胡、白芥子、附子、乾薑、細辛等,藥物滲入體內的效果會較平時好。(記者:簡浩正)

天氣冷颼颼,今(17)日清晨低溫跌至7.1度。根據消防署統計,全台3天有134人OHCA(心肺功能停止)送醫;自今日0時至上午8時止,台北市及新北市共計3男2女OHCA送醫,其中以新北市40多歲的男子最為年輕。晚起大陸冷氣團南下,明後兩天(18、19日)將受到大陸冷氣團影響,呼籲民眾務必做好禦寒措施。對此,重症醫師黃軒過去就曾提醒,冬天到了心肌梗塞的機率發生會升高,萬一有心肌梗塞正在發作,必須要注意不可以做4件事,否則可能會延誤就醫,喪失搶命機會。

受到大陸冷氣團及輻射冷卻影響,全台氣溫明顯偏低,中央氣象署今(17)日上午10時35分就針對新竹縣、苗栗縣、台中市、彰化縣、南投縣發布低溫特報,明(18)日局部地區可能出現10度以下低溫,請民眾小心注意。

火鍋是不少台灣人冬季的最愛,但醫師提醒,火鍋中的高鹽、高脂肪成分可能對胃部健康帶來嚴重影響,甚至增加胃癌風險。想要享受美味火鍋,也要注意飲食健康,避免為胃部埋下隱形地雷。

這週六(21日)就是一年一度的冬至,又到了團圓吃湯圓的日子,但湯圓吃太多,熱量恐爆表。營養師黃瓊慧特別針對市面上常見的包餡湯圓進行分析,提醒大家熱量最高的是芝麻餡,1顆就有78大卡;最低的則是芋頭餡,1顆僅49大卡。

明日11月7日將迎來24節氣的「立冬」,也代表著冬日降臨。中醫師表示,立冬陽氣潛藏而陰氣始生,適時的進補可強健體魄、提升免疫力;雖常見「食補」和「藥補」,但仍視個人體質決定,才不會愈補愈過頭。另,除了常見的藥燉排骨、薑母鴨外,其實「酸辣湯」也是一種溫補,可助開胃、促進食慾。

大多數人出社會工作,最期待的莫過於年終獎金,然而喜憂參半,在沒拿到滿意的獎勵後,會出現一波轉職潮;想要跳槽到更好的環境,或是繼續留下來勢必要作出抉擇,對此,清水孟國際塔羅小孟老師在臉書粉專「小孟老師星座塔羅牌之清水孟」點名5星座,除了自身優勢還有貴人幫忙很適合轉職。

「立冬」後氣溫逐漸轉冷,人體開始進入冬季的「閉藏」階段,正是適合進補的最佳時機。宜蘊中醫診所中西醫學整合主任楊佩鈺醫師指出,中醫傳統上講究冬天進補,為來年增強體質、儲備能量;不過,冬季進補並非一味大補,應依個人體質挑選適合的食材與補法,以達到「補而不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