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黃軒表示,高溫潮溼環境下,佐料瓶容易出現發霉現象。(圖/取自黃軒的網站)
日前暴雨重襲南部,9天的豪大雨已讓高雄市一處分隔島長出香菇。醫師黃軒提醒,民眾也需注意日常飲食使用的調味料,也容易因為高溫、潮濕而發霉。若調味料瓶口外出現一圈白色、茸毛狀的物質,即已發霉,須立刻丟棄,尤其是醬油、蠔油、黃豆醬這些「營養豐富」的調味料,是黴菌的最愛。
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在其臉書及個人網站表示,佐料瓶一開封後,佐料就暴露在空氣中,黴菌隨時可能入侵,尤其是醬油、蠔油、黃豆醬這些「營養豐富」的調味料,更是黴菌的最愛。
他表示,若民眾發現,小吃攤的醬油或蠔油上面浮著白色絮狀物,意味著佐料瓶已經發霉了。由於空氣中充滿黴菌孢子,當佐料開封後,黴菌會進入瓶內、附著在佐料表面,並開始繁殖。黴菌在高溫、高濕環境下生長最快。此外,佐料富含蛋白質和氨基酸的佐料,例如醬油、蠔油、黃豆醬是黴菌的「最愛」,因為這類佐料提供豐富的養分。
調味料3情況下最易發霉
黃軒表示,調味料在下列3種情況最容易發霉。
1. 瓶口未清潔:使用後若未擦乾瓶口,殘留的佐料會成為黴菌滋生的溫床
2. 未密封保存:瓶蓋未擰緊或袋口未封好,會讓空氣中的黴菌輕易進入
3. 存放於高溫潮濕處:將佐料放在爐灶旁或陽光直射的地方,會加速黴菌生長
他並提供正確的佐料保存方式,包括使用後擦乾瓶口、擰緊瓶蓋、存放於陰涼乾燥處、開封後冷藏保存、避免放置於爐灶旁。
4方法揪出發霉調味料
黃軒表示,民眾可從下列方式辨別調味料是否發霉:
1. 外觀變化:出現白色或彩色絨毛狀物質,或顏色變深
2. 氣味異常:散發霉味、酸味或油耗味
3. 質地改變:液態佐料變得更稠或更稀,或出現漂浮物
4. 味道異常:味道變苦或有異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