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夫愛運動!騎腳踏車「突心梗」 醫揭密:夏天更危險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分享案例,一名運動男騎車後頭暈、冒汗,以為中暑,竟是心肌梗塞。(圖翻攝自/醫點不誇張)
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分享案例,一名運動男騎車後頭暈、冒汗,以為中暑,竟是心肌梗塞。(圖翻攝自/醫點不誇張)

夏天也會心梗!心臟內科醫師林謂文提到,夏天時身體水分流失,導致血液變濃稠,容易產生血栓,進而演變成心肌梗塞。他曾收治一名患者,平時有運動習慣,一天騎完腳踏車後,突感覺頭暈、無力、狂冒汗,起初以為中暑,未料竟是心肌梗塞。

林謂文在健康節目《醫點不誇張》表示,以往治療心肌梗塞時,病患多為50、60歲,但最近2、3年來,接獲不少不到50歲的病人,最近收治的兩例也才40幾歲,遇過最年輕是30幾歲男性,而年輕人得到心肌梗塞,可能是平常忽略對血管的保養。

另外許多人認為,冬天寒流來襲時,才容易出現心肌梗塞,但其實一年四季都可能發生。以冬天的機轉來看,由於氣溫低會刺激自律神經,導致血壓上升,當血壓波動時,心跳速度會變快,進而增加心臟負擔,容易產生血栓、身體發炎,造成心肌梗塞。

夏天則是身體水分流失,血液會變濃稠,流動性變得比較差,容易產生血栓。另外,大量表皮血管擴張,也會增加心臟負擔,因為血液會集中在表皮,容易出現心肌梗塞。建議夏天時多喝水、避免在太熱的環境待太久,若本身是心梗高風險群,平時應保養血管、注意血壓變化。

林謂文進一步指出,心梗症狀包括胸悶、胸痛、喘、呼吸困難、心悸、頭暈、冒冷汗,與中暑症狀如心悸、冒汗、口乾舌燥略為相似,所以常被搞混。近期就接獲一名男性患者,平時有腳踏車習慣,某天午後騎完車,出現狂冒汗的狀況,還伴隨頭暈、無力、胸口悶。

患者起初以為是中暑,因此到中醫進行刮痧,未料晚上休息時,呼吸變得相當費力,他的妻子發現不對勁,趕緊送他到急診,才發現是心肌梗塞,所幸及早發現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