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血管拉警報!防疫在家久坐下肢腫痛 按壓皮膚「沒彈回」
  • A-
  • A
  • A+

記者陳弋/台北報導

患者本身有靜脈曲張,因疫情在家久坐,深層靜脈流速下降,血管內有小型血塊堆積,進而引發下肢腫痛、凹陷性水腫。(圖/國泰醫院提供)

▲患者本身有靜脈曲張,因疫情在家久坐,深層靜脈流速下降,血管內有小型血塊堆積,進而引發下肢腫痛、凹陷性水腫。(圖/國泰醫院提供)

疫情期間民眾出門活動的機會變少,血管健康拉警報,一名六旬男子腳部腫痛,皮膚下壓竟遲未彈起,就醫檢查出靜脈曲張合併深部靜脈鬱積,所幸及時服藥改善,沒進展為嚴重血栓。

家中長輩身上也有「蚯蚓血管」嗎?千萬不可輕忽,靜脈曲張患者可能同時伴隨深部靜脈血栓和肺栓塞。國泰綜合醫院分享病例,北部一名65歲男性在防疫期間鮮少出門,活動量不足,加上本身罹患靜脈曲張,近期因下肢凹陷性水腫,按壓皮膚久彈不起、腳踝腫脹疼痛就醫。血管超音波檢查後發現是「下肢靜脈曲張合併深部靜脈鬱積」,施予抗凝血劑等治療,患者狀況好轉。

臨床經驗顯示,因靜脈曲張到醫院求診的民眾比例偏低,容易發生輕忽,有些人甚至直到發生深層靜脈栓塞才去找醫生。相關併發症不僅可能造成慢性腿部腫脹、疼痛、潰瘍,嚴重還會引發肺栓塞,危及性命。

國泰綜合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內科主治醫師黃晨祐透露,該名患者本身有靜脈曲張,前陣子因居家隔離長時間在家久坐久躺,後來也不常外出,出現症狀就醫檢查,原來是靜脈瓣膜失能合併深部靜脈鬱積。醫療團隊隨即收治住院,注射抗凝血劑並給予相關口服藥物,患者1週內順利返家休養。

靜脈曲張是因靜脈內瓣膜閉鎖不全而導致淺層靜脈異常的加長、擴張、扭曲,除了引發下肢腫脹、痠痛等症狀,鬱積的血液還會導致皮膚變色、浮腳筋,甚至難以癒合的傷口。該名患者按壓皮膚彈不太回來的狀況,便屬於凹陷性水腫。

黃晨祐說明,靜脈血流是回心血,正常靜脈會將血液從微血管運送至右心,靜脈中有瓣膜可防止血液回流。功能良好的靜脈讓血液只流向心臟,且由淺層靜脈流向深層靜脈,血液正常流動的驅力來自人體活動和肌肉擠壓。患者久坐不動,靜脈瓣膜功能又有異常,深層靜脈流速變慢,血液鬱積在血管,無法順利回流心臟,若沒及時治療,嚴重時恐造成深層靜脈血栓,血塊如果變大,有機會沿著循環系統至肺部,引發肺栓塞,而有心跳停止和休克之虞。臨床上看過病患的血栓一路從鼠蹊部「漂」到肺部。

黃晨祐醫師提醒,癌症患者、服用避孕藥者、甫經歷血管或骨科手術者、長期臥床者都是靜脈血栓風險群。(圖/國泰醫院提供)

▲黃晨祐醫師提醒,癌症患者、服用避孕藥者、甫經歷血管或骨科手術者、長期臥床者都是靜脈血栓風險群。(圖/國泰醫院提供)

提到靜脈血栓高危險群,黃晨祐點名4種人:癌症患者一般來說較容易產生血栓;服用避孕藥的人血流容易緩滯;甫經歷血管或骨科手術者血管發炎的風險較高;長期臥床者也是血栓的好發群。

深層靜脈血栓可能併發肺動脈栓塞,一旦發生,患者可能會感覺到喘、心跳加速、血壓降低、暈眩,一些病患會有胸痛、咳血等症狀。黃晨祐提醒,平時如果出現「下肢不明原因水腫」千萬要注意,且靜脈栓塞的水腫「常見單側發生」,上述高風險族群平時應避免久坐久站,或遵循醫師指示,穿著適宜的彈性襪。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