蹲下發出「喀喀聲」≠關節退化!醫揭出現「3症狀」快就醫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表示,骨頭發出喀喀聲,不一定代表退化,但若是伴隨疼痛感、聲音頻率太高等須特別留意。(圖/pixabay)

▲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表示,骨頭發出喀喀聲,不一定代表退化,但若是伴隨疼痛感、聲音頻率太高等須特別留意。(圖/pixabay)

有些人伸懶腰或蹲下撿東西時,肩膀或膝蓋會發出「喀喀聲」,擔心可能是關節退化。陽明交通大學附設醫院神經外科醫師謝炳賢提到,喀喀聲通常是關節內的氣泡瞬間破裂所造成,屬於完全正常現象,但若伴隨疼痛感、聲音頻率太高、特定部位長期發聲,最好趕緊做檢查。

謝炳賢在臉書粉專指出,骨頭發出喀喀聲,通常是關節內氣泡瞬間破裂造成,屬於完全正常的現象,例如有些人喜歡折手指,發出的「卡」聲一樣,但不代表關節有問題,也不會造成關節退化,但若每次做同一個動作時,總是有喀喀聲或聲音頻率特別高,可能暗示關節處於不穩定狀態,甚至有退化的跡象,就要多加注意。

謝炳賢補充說,喀喀聲若還伴隨「疼痛」,可能意味關節炎、軟骨損傷等問題,還有「聲音頻率太高」,每次動作都能聽到「喀喀聲」,無論做多少次都有,可能是關節不穩定或退化的信號,再來是「特定部位長期發聲」,肩膀、膝蓋、腳踝、腰部是喀喀聲的高發部位,特別是有運動傷害或退化性關節炎病史的人,若出現以上3種情況,應盡早做檢查。

謝炳賢分享4個保養關節的方式,首先是「正確運動姿勢」,運動前做好暖身,運動中避免過度負荷關節,減少運動傷害風險;再來是「適當關節運動」,進行低衝擊運動,例如游泳、瑜伽,有助於增強肌肉穩定性,保護關節健康;還有「維持體重」,體重過重會加重關節負擔,增加退化風險;最後是「選擇合適鞋子」,鞋子的支撐性對腳踝和膝蓋的保護很重要,尤其是經常運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