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近期「早產兒當器官來源」議題引發熱議。(示意圖/資料照)
近日台灣男歌手Tank在中國召開者會,分享他同時接受心臟與肝臟移植手術的好消息。然而,中國因長期以來都有強摘器官的醜聞,器官來源及中國器官買賣市場再度成了討論焦點,近日更有中國早產兒摘腎傳聞震驚外界。本身是婦產科醫師的衛福部次長林靜儀表示,搜尋期刊有看到中國學者投稿2例早產兒作為腎臟捐贈者的個案報告外,並提及美國學者指出其中一個早產兒血壓低並未到瀕死,直言「中國的醫師他們怎麼敢,他們怎麼會,他們怎麼真的這樣做,還寫成了期刊報告。」
近期「早產兒當器官來源」議題引發熱議,網路上更有許多相關中國影片,讓外界看了震驚、也懷疑真實性。據悉,《美國移植雜誌》前陣子刊登了一篇上海交通大學附屬仁濟醫院醫生的文章,內容提及有2名新生嬰兒捐腎臟給晚期腎衰病人的案例。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表示,自己看了對岸影片有些不知真假、內容令人反胃,但是那29週胎兒的器官移植是刊登在世界知名文獻,是千真萬確做不了假。
另,因薄瓜瓜遭誣指參與中國「器官移植平台」的羅東博愛醫院,昨日也發聲明澄清,器官移植分配統一由國家管理,非由醫院主導,院方不具備任何選擇或指定器官受贈者的權限;強調器官捐贈均依法辦理、資訊公開透明。
▲林靜儀發文表示,對早產兒作為腎臟捐贈者的個案報告感到震驚。(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林靜儀今日中午針對該議題發文,以下為其發文內容:
這幾天很多人在討論中國「高度發展」的器官移植議題。搜尋期刊真的有看到2023年中國學者投稿極低體重早產兒作為腎臟捐贈者(二個都是女嬰)的個案報告(期刊連結)。
後來美國路易斯安納州大學健康科學中心的新生兒科副教授,針對那個個案報告寫了一篇 letter to the editor 投書給同一個期刊(期刊連結),指出其中一個早產兒血壓低的狀態並未到瀕死,而瞳孔微弱光反射也是30週前胎兒正常的情況,35週之後就會發育完成出現光反射的瞳孔收縮;他直指「we can question the decision of withdrawal of life-sustaining therapy in that preterm infant. 我們對於撤出如此早產兒維生設備的決定感到質疑。」
前兩天都停留在搜尋與判讀科學期刊的震撼之中,不論是對於個案數字細節的判讀、醫療程序的倫理、期刊審查程序的疑惑,非常震驚與困惑。接著讀到很多早產兒父母的文章,我想起在臨床十多年來,手上曾經照顧過數千新生命;有些因為併發症問題,必須緊急早產,細細的手腳、暗紅的色澤薄薄的皮膚下明顯的肋骨,很吃力的一下一下擴張著胸廓,努力的把氧氣吸進尚未完全柔軟擴張的肺泡裡。
產科與兒科的醫療人員都是像捧著有裂痕玻璃一樣的,小心翼翼卻又急迫的,想要讓那個小生命有機會活下來,有機會少一些併發症,有機會渡過困難的生命挑戰,成為一個健康的孩子。
我是做產前遺傳診斷諮詢的,手上也會有因為異常而必須提早完成他們跟這個世界的緣分,「重新變成下一個健康的孩子再回來」(這是我在心中對他們說的話)的嚴重先天疾病胎兒,即使不規劃急救,整個醫療團隊在執行終止妊娠過程中,依然盡力讓胎兒保持尊嚴、完好的離開世界。
從來,從來,從來沒有任何一個人、任何一刻、任何一絲絲念頭曾經在我們的腦袋中出現,任何一絲絲把那些胎兒甚至更小的胚胎,起個「可以」作為「器官捐贈」這種光是打字都讓我翻胃的念頭。「中國的醫師他們怎麼敢,他們怎麼會,他們怎麼真的這樣做,還寫成了期刊報告⋯⋯⋯」
器官移植真的不單純是技術議題,更高度需要注意的是倫理議題;台灣有非常明確的捐贈者法規和接受者評估標準及排序,台灣的法律與倫理規定跟世界多數國家一樣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