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李佳琳說明新冠疫情。(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國內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已連5週上升。衛福部疾病管制署今(13)日公布新增3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6例死亡病例,值得注意的是,新增重症個案當中,年紀最小者為南部11個月大男嬰,一度被診斷為感冒,直到惡化嚴重咳嗽、呼吸喘,二度就醫到急診才發現是新冠肺炎,且已經哮吼重症,入住加護病房治療一週才痊癒出院。
疾管署疫情中心副主任李佳琳表示,國內新冠肺炎疫情上升,第19週(5/4-5/10)新冠門急診就診計9,978人次,較前一週上升,惟仍遠低於去年同期(2024年第19週為23,324人次);上週(5/6-5/11)新增34例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及6例死亡病例;今年新冠併發重症本土病例累計237例,其中43例死亡,均以65歲以上長者及具慢性病史者為多,9成以上確定及死亡病例未接種本季新冠JN.1疫苗。
▲防疫醫師林詠青說明新冠重症個案。(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疾管署防疫醫師林詠青表示,上週新增重症個案中,年紀最小為南部未滿1歲(11個月大)男嬰,本身沒有接種新冠疫苗,在5月上旬開始出現發燒症狀,隔天至診所就醫,被診斷為感冒,但返家後未見改善,還進一步出現嚴重咳嗽、沙啞、呼吸喘,再度至診所就醫後,馬上轉診急診,急診發現已有低血氧狀況,擔心其病況立即收治加護病房,經PCR檢驗新冠陽性,確診新冠併發重症。所幸男嬰住院期間狀況恢復得相當不錯,經治療後約住院一週順利出院。
他提醒,雖然新冠病毒感染多為輕症或無症狀,但病程仍有機會發展為中重症,尤其兒童感染新冠的警示徵象,包括發燒超過48小時或高燒超過39度合併發冷/冒冷汗、退燒後持續或活動力不佳、尤其要注意呼吸急促/喘/胸悶胸痛、持續性嘔吐/頭痛或腹痛等,請家長儘速帶往就醫;若已出現抽搐、肌躍型抽搐、步態不穩、意識不佳或持續昏睡、呼吸困難或尿量不佳時,請立即送醫治療。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去年新冠疫情是從第16週開始上升,今年則從第14週就開始上升「稍微早一點」,目前預估疫情高峰可能落在6月,不過高峰會有多高、落在6月何時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