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中元普渡時,滿桌的三牲、零食、泡麵、汽水等供品,最容易動搖減脂族的決心。研究顯示,食物的香味、外觀,甚至只是看到的畫面,都能瞬間觸發大腦的「想吃模式」,讓人不知不覺吃過頭。醫師表示,若不想被大腦牽著走,可掌握採買前先列好清單等祕訣,避免普渡變「普肚」。
減重醫師魏士航指出,根據《Current Addiction Reports》期刊一篇探討「巴夫洛夫制約與飲食行為」的綜論,普渡桌上的供品其實可視為「食物線索」。當食物氣味、外觀或味道與進食行為產生連結時,大腦會形成記憶並建立條件反射。未來在相同情境下,這些線索會自動引發 「食慾反應」,包括心理上的進食渴望、生理上的唾液分泌、胰島素的先期分泌,以及大腦獎賞中樞的活化。
他說,這些反應本來是為了幫助消化和養分吸收,但在節慶和聚會場合,卻容易造成過量飲食。尤其當「食物線索」與「進食後的愉悅感」反覆結合時,大腦會將這些感官刺激視為獎賞訊號,使普渡桌上的食物更具吸引力,也更難抗拒。
另,《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期刊一篇針對「肥胖與多巴胺獎賞系統」的研究則發現,與體重正常者相比,肥胖者在看到高熱量食物線索時,大腦中與獎勵和動機相關的區域(如前額葉皮質、杏仁核、海馬迴及腦島等)會出現較強烈的活化反應,使人更難以抑制食慾。
不想被大腦牽著走,魏士航建議可掌握以下四個秘訣:
1、採購前先列清單
避免臨時起意買太多高熱量食品,更不要讓這些食物囤進零食櫃,否則等於把誘惑延長好幾天。
2、挑選較健康的供品
普渡桌不一定只有餅乾、汽水,也能準備無調味堅果、海苔、無糖茶、無糖氣泡水或水煮鮪魚,相對更能降低身體負擔。
3、有意識地調整份量
如果知道自己會吃零食,就要記得相對減少正餐份量,並遵循「水、肉、菜、飯、果」的進食順序,幫助穩定血糖和控制食量,也能減少對高熱量食物的渴望。
4、增加飯後運動
可安排散步、做家務或簡單運動來幫助消耗熱量,同時改善血糖波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