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心/楊惟甯報導

許多人為了減重或避免攝取過多糖分,會選擇0卡或含代糖的低卡食品,認為這是相對健康的選擇。但食安專家韋恩警告,一項最新追蹤研究指出,常見的6種人工甜味劑恐對大腦造成傷害,加速認知能力退化,提早出現失智症徵兆。更令人震驚的是,僅僅喝下一罐無糖可樂,就可能讓大腦額外老化1.6年。
韋恩在粉絲專頁「韋恩的食農生活」發文指出,這項研究由巴西聖保羅大學醫學院副教授Claudia Kimie Suemoto帶領,追蹤超過1萬2000名年齡介於35至75歲的巴西公務員(平均年齡52歲),根據每天攝取人工甜味劑的多寡,將參與者分為三組:低量組約20毫克/天、中量組約66毫克/天、高量組約191毫克/天。值得注意的是,一罐無糖可樂中的阿斯巴甜就高達200毫克,等同於高量組攝取量。
研究針對6種常見人工甜味劑進行分析,分別是阿斯巴甜(Aspartame)、糖精(Saccharin)、乙醯磺胺酸鉀(Acesulfame K,簡稱A-K)、赤藻糖醇(Erythritol)、木糖醇(Xylitol)和山梨醇(Sorbitol)。結果顯示,無論是哪一種攝取量級別,皆與大腦老化與認知功能衰退呈現正相關。即使是每天只攝取20毫克的低量組,也出現明顯的大腦功能下降現象,而中量與高量組的影響更為嚴重,出現包括記憶力下降、思考遲緩等早期失智徵兆。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負面影響在60歲以下的中壯年族群與糖尿病患者身上特別明顯,即便是非糖尿病族群也無法倖免;至於年齡超過60歲的受試者,則相對影響較低。
韋恩指出,目前研究尚未完全釐清代糖傷腦的原因為何,但已有跡象指出,阿斯巴甜可能分解成具毒性的副產物,損傷腦細胞,影響記憶與思維。赤藻糖醇則與腦血管損傷有關,可能導致血流減少、增加中風風險。其他甜味劑則可能引發腦部發炎或血液凝結,加速認知功能退化。
針對研究結果,韋恩呼籲民眾即使不吃糖,也不要盲目認為代糖就是更健康的選擇。他建議,若想降低糖分攝取,可考慮以蜂蜜、楓糖漿或含天然甜味的「塔格糖(Tagatose)」取代,但也強調台灣目前尚未開放塔格糖作為食品添加劑使用。
最後韋恩提醒,這份研究的結論相當明確:「即使是少量人工甜味劑,也與大腦老化和認知下降有關。」下次拿起「無糖飲料」、「低卡點心」前,不妨重新思考,這份甜到底值不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