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會!男大生突肛門疼痛 竟是「上廁所1習慣」釀血痔肛裂
  • A-
  • A
  • A+

生活中心/黃依婷報導

男大生近日肛門疼痛,排便後竟出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男大生近日肛門疼痛,排便後竟出血。(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就跟你說不要帶手機進去廁所了!」一名大學生因為近日肛門疼痛、排便後出血,被父母緊急帶往大腸直腸科門診。經義大醫院大腸直腸科主任陳致一檢查後,發現他罹患急性血栓性痔瘡合併肛裂,必須考慮手術治療。陳致一強調,這與他長時間上廁所「滑手機」習慣有關。

長時間坐馬桶 壓迫直腸靜脈引發痔瘡

根據醫師臨床觀察,這名大學生經常一進廁所就是半小時,甚至蹲到腳麻。檢查後確診為急性血栓性痔瘡。醫師提醒,長時間坐在馬桶上,會導致直腸靜脈受壓,引發腫脹、出血與疼痛,若不改善習慣,即使手術後仍可能復發。

哈佛研究:滑手機者痔瘡風險高出46%

哈佛醫學院2024年研究指出,如廁滑手機的人,罹患痔瘡風險比未使用者高出46%。主要原因並非排便時用力,而是「久坐馬桶」造成血管壓迫。研究也顯示,有37%的滑手機者一次坐超過5分鐘,而未滑手機者僅有7%。

醫師破解3大痔瘡迷思

1、滑手機為何增加痔瘡風險?

因為會導致「久坐馬桶」,進而壓迫直腸靜脈,增加腫脹與出血機率。

2、多久算太久?

建議如廁時間控制在5分鐘內,避免「邊滑邊等」。

3、如何預防痔瘡?

醫師建議:規律運動、多攝取高纖維食物、養成固定排便習慣。若出現反覆出血或疼痛,應及早就醫,避免延誤治療。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