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腎後突然昏倒、男嚴重心衰竭瀕死 低溫療法可望重返職場
  • A-
  • A
  • A+

記者李鴻典/台北報導

53歲的曾先生有慢性腎衰竭病史,於鄰近診所洗腎多年。某日洗腎後突然頭暈昏倒造成頭部鈍傷,在家人陪同下至衛生福利部台北醫院就醫,剛進急診就突然發生心室纖維顫動併發休克,急救後在心臟科醫師緊急安排心臟超音波與心導管檢查下,發現是擴張性心肌病變合併嚴重心衰竭,治療後生命徵象逐漸穩定。

然而,曾先生仍昏迷不醒,即送加護病房以低溫療法控制,醫療團隊讓他體溫下降、減少人體和腦細胞的代謝速度、保護腦部功能,持續精密監控及照護四天後,曾先生恢復意識,順利拔管轉出加護病房。

知道自己從鬼門關走過了一圈,過程中還出現心衰竭、急性肺水腫、心肥大、心律不整、肝脾腫大等狀況,如今不但能正常飲食、能清楚溝通、四肢活動正常,未來可望重返職場,都讓曾先生及家人非常感謝。

心衰竭是常見的慢性病症,是指心臟無法打出足夠的血液量來供應全身的需要,好發於65歲以上中老年人,五年內死亡率達50%。若為嚴重心衰竭病人,每年發生致命的心室纖維顫動而導致猝死的風險更高達30%,也就是俗稱的心臟麻痺,因為心跳停止時全身血液停止流動,缺氧太久導致腦部受損,即使救回,絕大多數的人仍可能成為無意識、無法言語、無法行動的「植物人」,成為家人長久沉重的痛苦和負擔。臺北醫院積極發展低溫治療,盼病人有機會恢復意識,改善神經症狀,能夠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也期望能幫助減輕醫療及社會問題。

收治病人的台北醫院心臟內科主任黃建元醫師表示,近年來研究證實低溫療法可以增加40%的存活率,增加25%的甦醒機會,藉由溫度控制及各項精密監測,讓病人在急救回復心跳後,也能恢復到意識完全清醒、甚至回到原本的生理狀態。

因曾先生的年齡介於18歲至80歲,且屬於心跳停止經急救後恢復生命徵象但意識不清、昏迷指數小於等於8分或無遵循口頭醫囑小於6分的病人,也無其他禁忌症,皆符合使用低溫療法的條件,因此在提供各項評估訊息之後,家屬綜觀各項考量選擇低溫療法,醫療團隊立刻把握在心跳停止經急救復甦後的黃金6小時內施行低溫療法。

▲曾男(中)與家人非常感謝黃建元醫師(左2)及醫療團隊的幫助,讓他能夠重新恢復原來正常的生活(圖/台北醫院提供)

然而,低溫療法並非適合所有的病人,黃建元醫師說明,若有中樞體溫低於32度、嚴重休克、難以控制的出血、無法終止的致命性心律不整、在心跳停止前即有失智或長期意識障礙、嚴重創傷、懷孕或疾病末期的病人,考量身體狀況無法適用此治療方式。

低溫療法除了監測並調節體溫,也需要密切的醫療監控及照護,且每隔半小時就要分別進行不同項目的檢查,例如生命徵象、皮膚溫度、寒顫、血液動力狀況、脈搏、中心靜脈壓力、水份吸收情形、機器水溫與流速…等,每天需要抽血並依照病人狀況調整溫控及用藥,以達到保護腦細胞的目的,直到體溫恢復到攝氏36度為止。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