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立、吃排卵藥「狂交作業」都無法懷孕!4旬夫妻受「補助」圓夢生二寶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國健署擴大試管嬰兒補助,2年砸38億元,受惠夫妻今日現身說法。(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國健署擴大試管嬰兒補助,2年砸38億元,受惠夫妻今日現身說法。(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我國面臨少子化,國人因經濟等因素晚婚晚生趨勢下,不少夫婦都有不孕問題。衛福部國民健康署自2021年7月1日起擴大補助試管嬰兒,只要夫妻其中一方具有我國國籍,且女方年齡未滿45歲即可申請。該補助實施滿2週年,已有17.3萬對夫妻申請補助,其中5.5萬對已完成療程並撥付費用,累計逾38億元,並成功產下約1.1萬名嬰兒。

王先生和太太易小姐今日一家四口現身,分享求子心路歷程。(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王先生和太太易小姐今日一家四口現身,分享求子心路歷程。(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擴大補助上路以來,王先生和太太易小姐誕下第1千名試管嬰兒,今日一家四口特別現身分享心路歷程。王先生說他跟太太算晚婚,雖六年前他40歲時有了第一胎大女兒(魚仔),但後來還想再生一胎,當時太太已過36歲,那段時間也是先採自然方式,2年多的時間「狂做功課」,中間也曾聽同事傳遞秘方、吃中藥、去廟裡拜拜甚至倒立等方式「該做的都做了」仍未果,看著太太「年紀也快到了上限」,決定至台大陳思原醫師那邊做人工生殖,想趕在40歲前再拚一個。

王先生感性的說,雖人工生殖第一次未成,但隔2個多月後的第二次就順利受孕,並於去年5月15日順利生產,看著現在1歲2個月大的小女兒(小六)健康活潑,他覺得很欣慰、也感念太太的辛苦。

看著1歲2個月大的小女兒小六(右)健康活潑,王先生覺得很欣慰、也感念太太的辛苦。(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看著1歲2個月大的小女兒小六(右)健康活潑,王先生覺得很欣慰、也感念太太的辛苦。(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易小姐則表示,懷第一胎時就沒有很順利,第二胎時更是什麼秘方都去試了,「甚至還聽朋友的話去拿了四次排卵藥」都沒成功受孕;決定人工生殖時第一次也沒懷上,她說「當時心情說不沮喪不傷心是騙人的」,老公也有安慰她;但因為後來看到政府有補助、覺得經濟壓力小些,所以並未灰心決定再做療程試試,沒想到過兩個月就成功懷上小六,真的非常開心。

國健署長吳昭軍表示,國健署生育補助到今年6月30日已屆滿2年,很多夫妻因為身體因素,需要醫療專業才能滿足生育寶寶的期待,但人工生殖費用昂貴,政府有責任協助不孕夫妻減輕負擔,因此在2021年將人工生殖補助對象從中低收入戶擴大為全國夫妻。目前補助金額除現行低收及中低收入戶維持每次15萬元補助上限外,一般夫妻首次申請補助上限10萬元,再次申請上限6萬元,每胎最多6次。

他說,不孕夫妻至國健署特約之人工生殖機構接受醫療服務,由該醫療機構協助線上申請相當方便,截至今(2023)年7月9日止,已有7萬3736件申請通過資格審查,其中5萬5044件已完成療程並通過補助費用審查,金額超過38億元。目前已有1萬383對受補助夫妻成功產下1萬1636名嬰兒。

陳思原說擴大補助上路之後,開始有30到32歲的不孕夫妻來求診,年紀越輕成功率越高。(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陳思原說擴大補助上路之後,開始有30到32歲的不孕夫妻來求診,年紀越輕成功率越高。(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台灣生殖醫學會理事長、台大醫院婦產部主任陳思原指出,有些民眾礙於工作、生活等因素,拖到38、甚至40歲才接受不孕症治療,使得成功率不高;擴大補助上路之後,開始有30到32歲的不孕夫妻來求診,年紀越輕成功率越高。他說,政府從試管嬰兒補助到產前、產後照護等政策福利實施,的確讓民眾更願意生產。

國健署建議,若夫妻有規律性生活經過一年以上仍未懷孕,請及早就醫治療,若經醫師診斷需進行試管嬰兒療程,且夫妻一方具我國國籍及妻年齡未滿45歲者,可至全臺特約人工生殖機構,申請試管嬰兒補助。

延伸閱讀
精彩影音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