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CTWANT
▲本土香菇供給往往達不到需求數量,所以需要大量進口香菇來滿足市場所需。(示意圖/翻攝自photoAC)
台灣小吃常會用到大量香菇,如端午肉粽、肉圓、香菇雞湯、年貨佛跳牆等等,對此新莊公有市場的賣菜郎廖炯程分享,因為本土香菇供給往往達不到需求數量,所以需要進口大量香菇,有太多人私訊問他到底該怎麼分辨進口菇和台灣菇,他先強調自已並不反對進口香菇,反對的是「把進口香菇當作台灣香菇賣」魚目混珠的不肖商人,因為這等於是詐欺消費了「主旨在教學分辨台灣香菇與進口香菇」。
廖炯程於日前在臉書粉專「廖炯程 (少婦救星)」發文分享進口香菇的外觀特徵,從外觀就有十分好辨別的特色,進口香菇的香菇腳幾乎都被剪個精光,因為運輸這種重量輕體積很大的物件,運費計算的標準都是用材積計算,所以怎麼壓縮貨物的體積就是關鍵,而香菇原生就是圓形的形狀,所以在疊放空間中已經是很大的耗損,再加上一根長長的香菇腳,讓耗損從面積變成體積,所以先把香菇腳剪掉整平,是最簡單可以省下運費的做法。
再來是菇面,進口香菇有個很特別的處理過程,第一次烘乾後會用濕布抹平表面,讓表面光滑油亮,而台灣香菇沒有這種工序,所以表面都皺巴巴的,另外,台灣菇面大部分不會有過多的裂紋,如果是要達到漂亮花菇的狀態,那可是需要日夜溫差高低落差很大才行,所以市場上只要是整朵香菇佈滿花面,九成通常都是進口香菇。
廖炯程接著分享,乾香菇的乾燥過程會產生一種香菇香精,聞起來會讓人產生愉悅感,有點像是來自動物的本能反應,對充滿胺基酸的食物無法抗拒,而進口香菇則會有部分業者宣稱的「臭舖香」,這是因為進口香菇的香菇香精夾帶著霉味,所以混合後會產生特殊氣味,聞起來除了「臭鋪」外,還多了一股「酸勁」,因為運輸的路途遙遠,加上體積大的貨物運輸幾乎都是海運,所以受潮的風險大大提升,想在長途運輸中濕度保持15%以下的乾燥狀態,實在有難度,這是進口香菇最致命的問題。
最後廖炯程整理,怎麼確保買到的是台灣香菇?用上述法則加上圖片對比,應該可以判斷出90%以上的進口香菇,其次是直接問有「固定攤位」的老闆,因為他們不會為了騙你這單,而損害了自己店面的信譽,所以找經營時間越長久的山產行,自然會愛惜自己的羽毛。
▲廖炯程教學辨識採買台灣香菇的撇步。(圖/臉書 廖炯程 (少婦救星))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