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急診醫師張適恆指出,癌症是一種慢性病,罹癌後抱持正向心態,有助於提高存活率。(圖/pixabay)
對於許多人而言,罹患癌症就像被判死刑,對人生失去希望,反而加速病情惡化。急診醫師張適恆分享案例,美國一名人妻在30年前,被診斷出罹患胰臟癌,礙於當時的治療選擇缺乏,患者能存活5年的機率低於4%,但人妻並未放棄治療,就算復發仍積極面對,術後20年腫瘤似乎停止生長。醫師指出,正向心態是面對癌症的重要關鍵。
張適恆在YouTube頻道表示,一名人妻在1994年發現經常感到腹痛,有時還會變成背痛,檢查發現胰臟頭部長了一顆腫瘤,而胰臟癌是預後很差的癌症,也被稱為「癌王」,唯一解決方法是開刀切除,但就算完整切除,幾個月後仍會復發,再者,1990年代受限於治療選擇的缺乏,患者能存活5年的機率低於4%。
張適恆提到,胰臟頭部手術也不簡單,緊鄰很多腹部的其他器官,胰管、 膽管、小腸在此匯集成三叉路口,不太可能單純靠切除胰臟,就能完整清除腫瘤,但該名人妻完全沒猶豫,馬上接受醫師的建議開刀,藉由手術後的病理分析,得知其胰臟癌名稱是「黏液性囊狀腺癌」。
張適恆指出,黏液性囊狀腺癌在所有胰臟癌中,存活率相對較高,可是一旦復發,5年存活率立刻掉到20%以下,而在1990年代,除了手術切術,沒有其他藥物做輔助治療,人妻只能焦急等待,手術後5年,腫瘤果然復發,不只侵犯到剩餘的胰臟,還擴散至周圍淋巴結,但她仍選擇積極治療,開刀切除所有胰臟及脾臟。
幸運的是,沒多久新的治療選擇出現,研究發現,進行一項化療藥物的前導性治療,可大幅降低胰臟癌復發機會,人妻再次接受治療,並清除被擴散的淋巴結。未料2004年,胰臟癌轉移到肺部,立刻變成四期癌症,她同樣不氣餒,盡速接受治療,切除一部分的右肺,而術後20年,腫瘤似乎停止生長,就算剩餘的肺部、腎臟及甲狀腺,都發現可疑病灶,但幾乎沒長大,她聽取醫師建議,沒有動手術,並每年定期追蹤。
張適恆提到,癌症患者術後定期追蹤最怕復發,不過案例中的人妻,不只勇於面對,還積極參加活動,分享胰臟癌相關資訊。科學研究證實,罹癌後抱持「不要放棄,保持希望」的心態,有助於增加存活率,新加坡國立大學曾分析195名癌症晚期病人,發現對自己抱有比較高希望的患者,在1年的追蹤期內,死亡率大約降低41%,最後提醒民眾,癌症是一種慢性病,如今醫學發達,四期癌症不等於末期癌症。
▼抗癌關鍵!名醫大讚「1類人」:總能戰勝癌症!不是靠飲食!科學佐證:罹癌後「1特性」讓你多活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