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容易胖!吃飯太快「恐患糖尿病」 專家曝最佳進食時間
  • A-
  • A
  • A+

生活中心/蔣季容報導

吃飯的速度會影響身體健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吃飯的速度會影響身體健康。(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現代人注重養身,往往會選擇較健康的食物,不過除了食物種類外,吃飯的速度也同樣重要。專家指出,若在20-30分鐘內就解決一餐,就是太快了;研究也發現,吃東西快的人最容易肥胖,反之細嚼慢嚥的人肥胖風險最低。

《美聯社》報導,美國克里夫蘭行為健康中心的醫師海恩柏(Leslie Heinberg)表示,胃大概需要20分鐘才能向大腦傳遞「已經吃飽」的訊息,因此當人們快速進食時,就可能導致忽略信號,容易吃得太飽。若是可以在20-30分鐘內吃完一餐的人,代表你「吃得太快了」。

海恩柏解釋,吃飯速度快的人可能會吞下更多空氣,導致腹脹或消化不良。不適當咀嚼食物也會影響消化,這意味著你無法從食物中獲得所有營養,未咀嚼的食物殘渣也可能卡在食道中。先前還有研究表明,吃飯快的人患肥胖症的風險最高,而吃飯慢的人患肥胖症的可能性最小。

旅美退休心臟科醫師謝民安過去也曾分享「進食速度和用餐時間對身體的影響」,表示進食過快可能會帶來肥胖、胰島素阻抗、糖尿病等問題,甚至還會造成其他消化道疾病,建議大家放慢用餐速度,充分咀嚼、定時不過量飲食才能維持良好健康。

至於吃飯時怎樣才能放慢速度?海恩柏指出,首先要關掉電視、放下手機,如果你習慣一邊吃飯一邊看電視,往往會一直吃到廣告或節目結束,導致吃得更多。不過若是只專注在吃飯,往往會更享受吃飯,吃得更少。

此外,英國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家海倫(Helen McCarthy)提到,如果把每一口食物都咀嚼久一點,進食速度就會變慢。一名婦人經常在晚上吃洋芋片,當海倫要她放慢速度、逐一吃掉每一片洋芋片時,婦人告訴她「這就像吃了一口黏稠的化學物質,不再覺得薯片好吃了」。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