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魏士航表示,「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害人肥胖,也與慢性疾病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癌症、腦部認知衰退等,密切相關。(圖/Pixabay)
越來越多人知道「加工食品」會危害健康,但事實上,「超加工食品」的危害性更大。醫師魏士航表示,「超加工食品」不只是害現代人肥胖,研究也指出,它與慢性疾病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癌症、腦部認知衰退等。
所謂的「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林口長庚胃腸肝膽科副教授、醫師李柏賢曾表示,是指經過高度加工和工業化製造的食品,常含添加劑、防腐劑等化學物質,通常高糖、高脂、高鹽,「例如泡麵、精緻糕點、手搖飲、餅乾和零食、加熱食品、罐頭菜、培根、熱狗、即溶湯、炸雞塊等。」
家醫科醫師魏士航在其臉書表示,超加工食品不僅是現代人肥胖的重要推手,眾多研究發現,它與許多慢性疾病密切相關,包括心血管疾病、代謝性疾病、呼吸道疾病、癌症、腦部認知衰退,甚至心理健康問題。他並提到,許多過去被冠以「健康」標籤的超加工食品,也往往是飲食中的隱藏地雷。
魏士航表示,最近美國FDA(食藥署)更新了其30年未曾修改的「健康食品」定義。過去的定義著眼於控制食品中的總鹽分、脂肪和膽固醇量,並要求添加特定的維生素和礦物質。
然而,新版定義改為限制鹽、飽和脂肪和添加糖的含量,同時更加重視食品本身的健康成分,例如蔬菜、蛋白質和全穀類。因此,含過多添加糖的優格、能量棒或缺乏全穀類的白吐司不再被列為健康食品。
取而代之的是雞蛋、酪梨、鮭魚、堅果和橄欖油等富含「健康油脂」的食物,這些過去因脂肪和膽固醇總量被排除在外的食物,如今終於獲得了「健康食品」的正名。
魏士航並表示,油脂的好壞比總量更重要,而添加糖中的果糖會傷害健康。FDA遲至今日才做出這一改動,顯示即使是權威機構的指引,也並非永遠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