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脖子腫一塊」吃東西總有異物感 醫揭甲狀腺結節「4症狀」曝惡性機率
  • A-
  • A
  • A+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若吃東西吞嚥時有異物感、頸部外觀突起或腫脹等,小心是甲狀腺出了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若吃東西吞嚥時有異物感、頸部外觀突起或腫脹等,小心是甲狀腺出了問題。(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今年47歲的林先生,頸部不適感已有好一陣子,吞嚥時更有異物感,甚至發現頸部外觀突起,嚇得趕緊就醫,經超音波檢查發現右側甲狀腺結節,進一步穿刺檢查結果顯示為良性。醫師提醒,甲狀腺結節發生原因目前還不清楚,可能出現頸部外觀突起或腫脹等影響,雖大部分為良性,但仍有約5%惡性機率。

土城醫院影像診療科醫師張光甫說明,甲狀腺結節大部分為良性,惡性機率約為5%,但即使是良性結節,仍可能對患者造成影響,如頸部外觀突起或腫脹、喉嚨有異物感或吞嚥困難、壓迫導致呼吸不適、甲狀腺機能亢進等。

他說,有患者因擔憂細胞學檢查無法百分之百準確判定結節的良惡性,導致長期處於焦慮與恐慌之中,進而影響心理健康與生活品質。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不願接受甲狀腺手術的患者也可選擇微創治療,包括囊腫酒精注射治療、射頻消融治療、動脈栓塞治療。如上述林先生經討論後,決定甲狀腺動脈栓塞治療,不僅有效緩解症狀,且不易留下明顯疤痕,恢復期短,同時能最大程度保留正常的甲狀腺組織與功能。

張光甫解釋,甲狀腺囊腫與結節不同,其內部主要為液體,可能是血水或黏稠的分泌物,通常可透過細針抽吸液體,不僅能分析其成分,也可讓囊腫迅速縮小,改善外觀並減輕壓迫症狀,但單純抽吸液體後,囊腫的復發機率較高,可能數日後又逐漸變大,此時可採用酒精注射治療,先將囊腫內的液體盡量抽乾,再注入高濃度酒精,使囊腫內壁的血管與細胞受損,進而達到萎縮效果。

他說,甲狀腺射頻消融治療採局部麻醉,透過電極針插入甲狀腺結節,利用高射頻交流電產生熱能,燒灼結節組織使其壞死並逐漸縮小,甚至完全消失;甲狀腺動脈栓塞治療採局部麻醉,將導管精確地送入供應甲狀腺結節的血管,並注入栓塞藥物,透過阻斷血流,使結節處於缺血、缺氧、缺乏營養的狀態,進而達到縮小結節的治療效果。

張光甫提醒,目前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方式多元,每位患者適合的治療方案會因結節的特性與病情有所不同,應與醫師討論,以選擇最適合的治療模式。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