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揭「1類飲食」害人易迷路:20歲就開始失智
  • A-
  • A
  • A+

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研究發現,天天高脂高糖飲食的20歲年輕人,空間定位表現較差,也就是容易迷路。(示意圖/pexels)

▲研究發現,天天高脂高糖飲食的20歲年輕人,空間定位表現較差,也就是容易迷路。(示意圖/pexels)

失智多半發生於年長者身上。但一項新研究發現,天天高脂高糖飲食的20歲年輕人,空間定位表現較差,也就是容易迷路,而這項能力也是失智症初期常受影響的功能之一。研究發現,高脂高糖飲食的影響遠超過體重,它可能會損害大腦中負責空間能力的「海馬迴」,因而產生此結果。

醫師蕭捷健在其臉書表示,許多人以為「找不到回家的路」只發生在失智長者,但最新刊登於《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besity》的研究發現,天天高脂、高糖飲食的20歲年輕人,空間定位表現較差,而這項大腦能力,也是失智症初期常受影響的功能之一。

他表示,澳洲一篇研究讓年輕大學生戴上VR眼鏡,在虛擬3D迷宮中,依靠週遭地標記住並找到「寶藏」位置,模擬真實世界的尋路挑戰。研究特別排除了身體質量指數(BMI)和一般工作記憶能力的影響,想知道飲食本身是否獨立造成影響,

結果發現,越常吃高脂高糖食物的參與者,在VR迷宮中依賴地標定位的表現就越差,更容易迷路。此外,這個關聯在排除BMI和工作記憶干擾後,依然顯著存在。

研究人員認為,高脂、高糖飲食的影響遠超體重,它可能特別針對大腦中如同「內建GPS」、負責空間學習與記憶的關鍵區域「海馬迴」,產生影響。動物實驗早已證實這類飲食會損害海馬迴功能,而此研究首次在需要3D導航的人類任務中看到相類似的關係。

「所幸,動物研究顯示,改回低脂低糖4週後,就可回復部分空間記憶。」蕭捷健表示,少喝一杯奶茶、多一顆茶葉蛋,就可以修復自己的海馬迴,讓人不忘記回家的路。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