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心/張尚辰報導

許多人都有吃完飯就想睡、睡醒後馬上就肚子餓的問題。對此,減重醫師蕭捷健表示,發生這種情況的元兇可能不是高血糖,而是「血糖震盪」,而血糖震盪可能會產生自由基,引發體內發炎、加速老化,甚至還會累壞胰臟使身體進入惡性循環。蕭捷健建議,若想改善血糖震盪,可以透過「碳水循環」的方式,每週進行一至兩次的低碳日,幫助身體消耗多餘的糖分,讓細胞有足夠的空間儲存之後吃進來的糖。
「明明糖化血色素正常,為何吃完午餐還是很累想睡,而且餓得很快?元兇可能不是高血糖,而是『血糖震盪』」蕭捷健今(1)日在臉書發文,指出有學員的健康檢查報告顯示「糖化血色素 (HbA1c)」數值是漂亮的5.7%,看起來非常標準,但是她卻整天頭暈、沒有精神。
對此,蕭捷健說明,「別只看『平均分數』,要看『每一次的考試成績』! 糖化血色素,說穿了就是『過去三個月血糖的平均值』」,忽高忽低的「血糖震盪」會讓你的身體細胞天天像坐雲霄飛車一樣,「這種劇烈的起伏會產生自由基,引發體內發炎、加速老化,還會累壞胰臟,使身體陷入惡性循環!」
蕭捷健接著說,如果想改善血糖震盪的問題,可以試試看「碳水循環」,活動量多,就吃多一點好的碳水化合物;活動量少,就少吃一點,但並非完全不吃,「讓身體在高、中、低碳之間彈性切換,可以減少長期嚴格低醣飲食可能帶來代謝下降,也讓增肌減脂更有效率」。
【中碳】
糙米、地瓜、燕麥、全麥等優質澱粉為主,並且一定要搭配足量的蛋白質與蔬菜。
【高碳】
1.改變吃飯順序:先吃蛋白質(分泌人體瘦瘦針Glp-1)→再吃蔬菜→最後吃澱粉。
2.聰明分配澱粉:將大部分的澱粉安排在運動前後攝取。
3.運動後散散步:幫助血糖穩定,不要在電視前面睡。
【低碳】
每週進行一到兩次,幫助身體消耗多餘的糖分,讓細胞有足夠的空間儲存之後吃進來的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