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減重者常將澱粉視為洪水猛獸。醫師蕭捷健表示,減重不一定要戒絕澱粉,一名女子體重長期卡關、血糖不穩,但藉由「餐前先吃蛋白質」的飲食順序,半年就從86公斤降到62公斤,血糖也恢復穩定。他表示,餐前先補充蛋白質,能穩定血糖,進而讓後續吃進的食物不易囤積成脂肪,這正是該女子成功瘦身的關鍵。
減重醫師蕭捷健在YouTube頻道指出,上述女子之前減重總是卡關,體重忽上忽下,血糖也不穩定,於是建議她每餐都先吃蛋白質,例如豆腐、雞蛋、瘦肉。半年後該女子體重從86公斤減至62公斤,血糖也變得很穩定。
蛋白質緩衝:人先吃蛋白質,可避免血糖突然飆升
蕭捷健表示,該女子並未採用極端飲食,也未戒斷澱粉,只是調整飲食順序,即改變整個代謝系統的平衡。他說明,「蛋白質緩衝」的作法是讓蛋白質先進入人體,先擋住之後要吃進的澱粉,可避免血糖突然飆升,也避免胰島素亂衝。
「飯可以吃,但要先攝取蛋白質墊墊肚子。」他表示,民眾吃飯,應先吃蛋白質,讓身體慢慢消化、吸收,這樣的方法飯後不會昏沉,也比較有飽足感、不容易嘴饞,類似天然腸泌素,即最近流行的「瘦瘦針」功效。
蕭捷健指出,2019年康乃爾醫學院研究發現,先吃肉、菜再吃碳水,可以讓飯後血糖反應下降40%。餐前先補充蛋白質,後續再進食就不易囤積成脂肪,這正是該女子成功瘦身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