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有些素食者飲食超清淡,卻有脂肪肝,原因可能吃進太多澱粉、太少蛋白,容易產生脂肪肝。(示意圖/門諾醫院提供)
隨著環保、健康意識普及,越來越多人開始吃素,但健檢報告卻顯示有脂肪肝。醫師張家銘表示,有些素食者明明體重正常、飲食超清淡,肝臟卻堆滿脂肪肝,原因可能吃進太多澱粉、太少蛋白,容易產生脂肪肝。一項研究發現,這是因為有些人因基因變異,長期吃素,更容易脂肪肝。
台北榮總遺傳優生科主任張家銘在其臉書表示,吃素本身不是問題,但素食可能會吃進太多澱粉、太少蛋白,導致脂肪肝的產生。2024年美國康乃爾大學發表一篇重要研究,針對全球23個長期吃素的族群做全基因分析,發現一個叫rs66698963的基因變異,特別容易出現在長期茹素的人身上。
他表示,此基因變異會讓身體裡的2個關鍵基因:FADS1跟FADS2代謝速度變快,也就是說,吃進去的植物油(像葵花油、大豆油、亞麻仁油),身體會更快把它們變成花生四烯酸,這是一種會讓身體發炎的分子。
「不是吃錯,是身體不太會處理這樣吃。」他表示,醫學界發現,除了飲食習慣外,像FADS1/FADS2、PNPLA3、TM6SF2這類基因變異,也都會影響有無脂肪肝的體質。也就是,有些人就算吃得再清淡,還是容易肝臟堆油。「他們不是吃多,是身體不會排出油脂。」
他推薦健康的吃素方式:
1. 主食不要只吃白飯和麵,多吃全穀、藜麥、糙米。
2. 澱粉少一點,要吃進足夠的蛋白質補起來,例如豆腐、豆漿。
3. 可吃適量的高油種子,也可補充藻油DHA。
4. 若有家族病史、體檢紅字,考慮做基因檢測,以了解自己的代謝路線圖
5. 運動、睡眠、壓力管理,也是保護肝臟不能少的一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