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醫師李思賢表示,鯖魚等魚類,富含Omega-3 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魚類。(圖/新北市政府漁業處提供)
吃魚可維持認知功能、預防失智,但有些人擔心魚肉恐有重金屬殘留。醫師李思賢表示,根據一項研究,每個月至少吃2次魚的年長者,在認知測驗表現,都比不吃魚的人好,即使是曝露在一定程度重金屬,魚肉護腦的好處依舊存在。他建議,民眾應每週吃2~3次魚的頻率,並選擇小型魚種,例如鮭魚、鯖魚,以兼顧獲取足夠營養,與降低重金屬累積體內的風險。
家醫科醫師李思賢在其臉書表示,一項去年刊登在 《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針對上述議題進行分析,結果發現,魚類的確對老年人的認知功能有幫助,即便是在一定程度的重金屬暴露下,這種好處仍然存在。
他表示,這項研究使用2011~2014年美國全國健康與營養調查的數據,納入 3123名60歲以上的成年人,分析其魚類攝取頻率、飲食中的Omega-3含量。研究發現,每月至少吃2次魚的參與者,在所有認知測驗中表現都比完全不吃魚的人好。在回憶測驗(衡量短期記憶)中,每月吃 2 次魚的受試者平均得分 18.79 分,不吃魚者只有17.32 分。這顯示,即使只是每個月吃幾次魚,都可能有助記憶力。
至於要如何吃得聰明、避免重金屬的潛在風險?他表示,首先,選擇低重金屬含量少且富含Omega-3 脂肪酸的魚種,例如鮭魚、鯖魚、沙丁魚,而不是像鯊魚、旗魚這類重金屬含量較高的大型掠食魚類。每週2 ~ 3次適量食用魚類,能確保獲得足夠的營養,同時降低重金屬累積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