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醫院總額斷頭恐現歲末拒收潮,健保署長石崇良表示不會發生。(圖/記者簡浩正攝影)
健保制度今年邁入30年,為落實分級醫療,減少醫療資源浪費,健保署今年推動「醫院總額分區共管試辦計畫」(分區總額制),引發醫界關注。有醫師在社群平台發文,擔憂年底大醫院總額用罄恐「斷頭」,導致醫院不願收病人。健保署長石崇良今(20)日澄清,新制度的總額計算方式為每季調整,並非年底一次結算,台灣目前門診次數偏高,希望透過科技應用提升醫療效率,並落實分級醫療,確保醫療資源合理分配。
全民健保採取總額支付制度,於今年底推算明年醫療需求成長來規劃明年健保總額,並使用浮動點值來調整,如果實際醫療服務量超過原本預期,點值就會被稀釋降低,進而影響醫院營收、醫師收入。
健保署今年推出「個別醫院前瞻式預算分區共管試辦計畫」,當醫院衝量超過合理成長率,給付就會被分階段砍價。因各醫院管理狀況不同,推動門診減量,不能齊頭式要求各醫院都要減2%,因此今年起參考南區過去作法,讓各個醫院都有個別總額,先保障醫院收入不低於今年,未超額部分每點1元,另保障急重症、居家醫療、偏鄉醫療等剛性需求後,超額申報點數分階段打折給付、斷頭,藉此讓總額合理成長管理,也促使大醫院門診減量。此計畫除台北區(北北基、宜蘭縣、金門縣、連江縣)第2季開始實施,全國其他分區從第1季開始。
健保署希望限制醫學中心門診量,以營收占比低於55%為監測指標。根據據媒體報導最新健保總額申報資料顯示,去年全台22家醫學中心中有9家占比超出55%,最多是國泰醫院的61.4%,萬芳醫院59.5%、新光醫院59.1%。
不過,北市聯醫陽明院區胸腔內科醫師蘇一峰發文表示,今年年初以來一大堆病人塞爆急診,很多急診醫師應該都已經爆量,如果衛福部今年鐵了心要搞每個醫院,推行醫院的總額制度,年底很多醫院都可以關門放假了!病床通通關起來。並直言「民眾生病不要選在年底,因為年底總額斷頭,健保不給付給醫院看病的錢。」
對於醫師對新制的質疑、是否會衝擊醫院營運,石崇良上午出席記者會後接受媒體聯訪時表示,醫院個別總額是按照前一年當季的預算去做分配,並非以年度為單位一次性核算,今年總額較去(2024)年增加約370億元,平均換算後每季約增加逾90億元,足以讓醫療院所好好運用,應該不會有季末發生「斷頭」的問題。
他說,台灣醫療利用偏高,門診次數也很高,應該利用新科技提高病患照護效率,確保分級醫療能夠適當配置資源才是關鍵。另,醫學中心要求門診申報占比要低於55%,並不是太高的要求,很多大型醫院如林口長庚、三總、北榮都已在這個範圍;否則依目前醫學中心平均門診占比55%,而區域醫院則在57%左右,兩者占比過於接近。
媒體詢問,有些醫學中心門診佔比高達6成,若一下降至55%以下,是否會影響醫院營運?石崇良表示,不會因為門診佔比下降而收入減少,因為會搭配增加急重症健保支付,雖然門診佔比減少,但醫院整體收入預算並不會因此而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