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劇烈胸痛!醫揭「心梗5大警訊」:10年前就在求救
  • A-
  • A
  • A+

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心臟病發作前10到12年就有警訊,如輕微運動就喘、夜間胸悶、無聲高血壓等,40歲起建議定期檢查心臟健康。(示意圖/PIXABAY)
心臟病發作前10到12年就有警訊,如輕微運動就喘、夜間胸悶、無聲高血壓等,40歲起建議定期檢查心臟健康。(示意圖/PIXABAY)

 

心臟病發作前10到12年,心臟其實早已發出警訊。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提醒,若出現「輕微運動就喘、夜間頻繁胸口悶、無聲高血壓、血脂異常、血糖失控」需特別注意,12年後心肌梗塞或死亡率顯著增加,建議40歲開始做心臟健康檢查。

黃軒在社群平台指出,研究發現,心臟病發作前約10到12年,人體就已開始有警告信號。在1960至1980年代的瑞典哥德堡(Gothenburg)女性群體研究顯示,曾有心絞痛或運動誘發心電圖(ECG)變化的女性,在12年後的心肌梗塞或死亡率顯著增加。

警訊不是劇烈胸痛,而是看似平常的小變化,包括「輕微運動就喘」,走兩層樓就心跳加快、氣促;「夜間頻繁胸口悶」,特別是在躺下或半夜醒來時;還有「無聲高血壓」,血壓高卻沒症狀,長期讓血管受損;「血脂異常」,LDL(壞膽固醇)慢慢堆積,動脈內膜已開始「長斑」;以及「血糖失控」,前期糖尿病恐影響血管健康。

黃軒指出,心肌梗塞不是一夜造成,而是十多年來的「慢性連鎖反應」。若想預防心臟相關疾病,建議40歲開始做心臟健康檢查,包括血壓、血脂、血糖、心電圖、必要時做冠狀動脈鈣化掃描,或是運動心電圖,因為隱性心絞痛常被忽略。另外,飲食方面選擇少鹽、少紅肉、多蔬菜、少糖飲,有助於逆轉斑塊形成,更別忽略「小喘」的狀況,可能是最早期警告,而不是單純缺乏運動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