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澱粉是身體主要能量來源,選擇好的澱粉尤為重要。大腸直腸外科醫師黃郁純表示,無論黑麥、糙米、小米等全穀物,都被證實有助於促進腸道健康,不過她的首選是「燕麥」,可改善腸道菌群的多樣性、增加排便頻率,並增加短鏈脂肪酸的生成。
黃郁純在臉書粉專指出,燕麥富含錳(助調節新陳代謝功能)、磷(骨骼健康所需)、銅(維持心臟健康)、硫胺素、鐵、鎂和鋅。燕麥還含有豐富的纖維和抗氧化劑,除了降低膽固醇、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能夠增加飽足感,進而幫助減重與體重控制。
除此之外,燕麥含有一種可溶性纖維「β‑葡聚糖(beta‑glucan)」,具有抗炎特性,促進腸道微生物產生短鏈脂肪酸如丁酸,有助於調節免疫反應與修復腸道上皮屏障。多篇動物研究顯示,攝取高纖維能降低TNF‑α、iNOS、COX‑2等促炎分子,並改善腸道黏膜屏障與癒合能力 。
而燕麥的β‑葡聚糖與不溶性纖維共同作用,不只吸水形成凝膠使糞便柔軟,還能增加糞便體積,加快腸道蠕動,有效緩解便秘,有助於燕麥發揮益生元功能。燕麥中的纖維被消化後,會為腸道菌叢中的益生菌提供食物,有助於維繫腸道生態系,不僅幫助腸道蠕動,還能作為腸道微生物的食物。
飲食上多攝取燕麥,能預防或減輕痔瘡。痔瘡的形成常與便秘、長期用力排便,導致肛門靜脈壓力過高有關,而高纖飲食可使糞便柔軟、易排,減少用力與肛門壓力。另外,也能降低大腸癌及大腸腺瘤風險,燕麥等全穀物含豐富膳食纖維與植物化學物質,美國癌症學會建議,成年人應選擇全穀麵包、穀物等,取代精製穀物,全穀類富含纖維、維生素、礦物質等,有助於降低部分癌症風險,包含結直腸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