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人極度有害!常吃「這種油」恐釀中風 醫籲完全避免
  • A-
  • A
  • A+

生活中心/倪譽瑋報導

反式脂肪為「人造油」,常見於奶精、酥皮、速食油炸品等加工食物中。(示意圖/資料照)
反式脂肪為「人造油」,常見於奶精、酥皮、速食油炸品等加工食物中。(示意圖/資料照)

幾個月前基因醫師張家銘發文分享,有些油吃下去會傷血管,有些油反而是「身體的修護隊」,選錯油食用,長期下來會默默影響健康,例如「反式脂肪」吃多恐提高中風、心肌梗塞風險,整體來說對人體極度有害、無健康價值,「是最需要完全避免的一種脂肪。」此外,張家銘也列出4種常見的脂肪分類,並說明它們對人體的影響。

飽和脂肪吃多小心壞膽固醇變多、心血管疾病風險增

飽和脂肪(Saturated fat)常出現在傳統料理中,像是用豬油炒菜、紅燒肉、油蔥酥等,在室溫下呈現固態,穩定耐炒、口感香,但缺點是會讓壞膽固醇(LDL)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例如動脈硬化。張家銘建議,飽和脂肪應吃少一點,「不是完全不能吃」但應避免天天吃。

反式脂肪危害大 研究證實恐提高中風、心肌梗塞風險

反式脂肪(Trans fat)是加工過程中的「人造油」,便宜、穩定、不易腐敗,可延長保存並讓食物口感更酥脆,常見於餅乾、派皮、奶精、酥皮、速食油炸品,張家銘直言「它卻是最需要完全避免的一種脂肪。」

他進一步說明,反式脂肪會讓壞膽固醇升高,還會促進慢性發炎、提高糖尿病與心臟病的風險,且研究已證實,攝取反式脂肪會大幅提高心肌梗塞、中風與死亡率;整體來說對人體極度有害,幾乎沒有任何健康價值。張家銘補充,要避免反式脂肪,可看食品包裝,若有寫「部分氫化植物油」就放回去,越早戒掉越好。

地中海飲食關鍵:單元不飽和脂肪 護心又控油

單元不飽和脂肪(Monounsaturated fat)是目前醫學界公認最有益心臟健康的脂肪之一,常見於橄欖油、酪梨、堅果、芝麻油等,「地中海飲食」就是以這類為核心,它能幫助降低壞膽固醇,並維持或提升好膽固醇,還有保護血管、穩定血脂的功能,但熱量也較高,得適量攝取。至於怎麼吃?張家銘建議可優先以橄欖油烹調、搭配原型食物,健康又不失風味。

另外, Omega-9也屬單元不飽和脂肪,存在於橄欖油與酪梨油等天然油脂中,榛果油、杏仁中也可吃到,對心血管與代謝健康非常有益,「是心臟最愛的脂肪之一。」

多元不飽和脂肪Omega-3、Omega-6必吃 但要把控比例

多元不飽和脂肪有Omega-3和Omega-6,它們都是人體無法自行合成、要從飲食中攝取的「必需脂肪酸」。前者常見於深海魚(如鯖魚、鮭魚)、亞麻籽、奇亞籽、核桃,有助於抗發炎、保護腦部、維護心血管健康;後者常見於葵花籽油、玉米油、大豆油、芝麻油,有助於維持細胞功能與免疫調節,但吃過量會變有害,與慢性發炎、肥胖、動脈硬化等有關聯。

張家銘提出,Omega-3、Omega-6、Omega-9比例失衡,是現代飲食的主要隱憂,在兩種「必需脂肪酸」中,Omega-6 : Omega-3理想為4:1以下,但多數現代人飲食卻高達15:1或更極端,建議調節法為,每週攝取2次深海魚(補足Omega-3)、選用橄欖油或酪梨油(增加Omega-9)、避免使用加工種子油(降低Omega-6)來達到「Omega平衡」。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