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中心/陳慈鈴報導
▲「屈公病」在台灣被列為第二類傳染病。(示意圖/疾管署提供)
中國疫情大爆發,廣東佛山市一帶驚傳屈公病(Chikungunya,中國稱「基孔肯雅熱」)確診,至今已經來到了2658例。傳染途徑為白線斑蚊叮咬傳播,病毒可在蚊子體內終身攜帶,目前無人直接傳播證據,但感染者被叮咬後可能引發二次傳播。
《中新社》報導,截至7月21日,佛山市各地衛生健康局陸續通報屈公病確診病例,順德區累計2471例,主要集中在樂從鎮、北滘鎮、陳村鎮,均為輕症病例;南海區累計84例,主要集中在桂城街道,均為輕症病例;禪城區累計100例,主要集中在石灣鎮街道、張槎街道和祖廟街道,均為輕症病例;三水區累計3例,主要集中在西南街道、大塘鎮,均為輕症病例。
目前,中國政府已號召全區各企事業單位、學校、建築工地、村(社區)、家庭及全體市民,於這個週末19日至20日,集中開展以清除蚊蟲孳生地和殺滅成蚊為重點的愛國衛生運動。
根據我國衛生部福利部表示,「屈公病」已被列為《傳染病防治法》規定第二類傳染病,是一種由屈公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經由蚊子叮咬而傳播,最早在1952年從坦尚尼亞一位發燒病人的血清中分離出來。其症狀與登革熱非常類似,但和登革熱與其他蚊子所傳播的傳染病不同的地方是,部分感染者會有持續數週的倦怠感,有些病患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並持續數個月,因此「Chikungunya」在非洲的土著語言中,就是指「痛的將身體彎起來」。
需要注意的是,「屈公病」有三類高危險族群,包括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高血壓)可能併發腦炎、心肌炎;孕婦則要小心可能會有流產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