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施春美/台北報導
▲香港男星彭皓鋒,2023年確診直腸癌第三期。(圖/翻攝自彭皓鋒IG)
54歲香港男星彭皓鋒,因常演反派而被封為「TVB御用惡人」,他於2023年確診直腸癌第三期,醫師評估需做人工肛門續命,但他不想做人工肛門,可能最多只能再撐一年。醫師表示,大腸癌中的直腸癌的預後較差,手術難度較高,此時要保留肛門,確實是很大的挑戰。「新式輔助治療是在術前做化療及放治療,縮小腫瘤後再開刀,術後再做輔助治療。如此可增加保留肛門的機會。」
彭皓鋒2023年7月發現直腸內有一顆5公分的腫瘤,確診直腸癌第3期,但因腫瘤很大又接近肛門,若動手術可能需切除肛門,彭皓鋒不想做人工肛門,因此拒絕手術,然而,近日彭皓鋒透露,醫生告知若不開刀,他最多只能再撐1年。
大腸癌是國人每年新增癌症人數第二多的癌症,僅次於肺癌,每年新增1.7萬名患者。嘉義長庚醫院大腸外科醫師黃文詩,在癌症希望基金會網站表示,大腸呈現一個ㄇ字型,從右到左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乙狀結腸及直腸,直腸癌的預後較差。
黃文詩表示,大腸直腸癌治療最好是動手術將腫瘤切除,但是直腸癌的手術比大腸癌來得困難。因為直腸有15公分,從肛門口往上的7公分稱為下端直腸,7~12公分的位置稱為中位直腸,再往上的12~15公分是上端直腸。當腫瘤長在中、下端直腸,為了將腫瘤切除乾淨,還要多切一段正常組織,留下安全距離,同時又要保留肛門,對醫師是很大的挑戰。
他表示,為了盡量保留肛門,目前新式輔助治療是在手術前先做化療及放治療,將腫瘤縮小再開刀,術後再做輔助治療。根據統計,做術前輔助治療約8成病人的腫瘤有縮小反應,甚至有2~3成直腸癌完全消失,如此可增加保留肛門手術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