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鄭玉如/台北報導
▲社交有助減輕疼痛!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指出,聊天可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與催產素,帶來愉悅與安全感,進而降低壓力與疼痛感。(圖/PIXABAY)
社交有助於減緩疼痛。復健科醫師王思恒提到,一項研究發現,無論面對面還是線上聊天,都能降低疼痛感,原因可能是社交互動會活化大腦的獎賞系統,釋放多巴胺,進而產生愉悅,親密對話還會提高催產素,使人更有安全感,降低壓力與威脅感。
王思恒在臉書粉專分享一項來自比利時的實驗,讓62名女性在4種情境下,將雙腳泡進6°C冰水中,分別是「獨自一人、有熟人坐在對面、與熟人用Facebook聊天、與陌生人用Facebook聊天」。結果顯示,不論是熟人或陌生人、線上還是面對面,都能明顯減輕疼痛感,網路聊天的效果甚至與面對面一樣好。
王思恒進一步解釋,聊天有助於減痛的可能原因有4個,首先是「多巴胺活化」,社交互動會活化大腦的獎賞系統(例如伏隔核),幫助釋放多巴胺,產生愉悅、降低痛感,另外,親密對話會「提高催產素」,讓人更有安全感,降低壓力與威脅感。
還有「內生性鴉片系統(endorphins)」的作用,社會支持可能透過中腦導水管灰質(PAG)活化,進一步啟動內啡肽,達到鎮痛的作用。最後「心理預期」也有效,過往研究顯示,看著伴侶照片、甚至想到社群平台如Facebook,都有減痛效果。
王思恒指出,社交是健康生活的一部份,也是天然的止痛劑。過去他也曾提到,社交支持能減緩慢性疼痛的概念。這一篇研究完全符合過往他對疼痛科學的認知。另外,在他的臨床經驗中,最難治療的疼痛患者,通常都是獨居、缺少社交支持網絡的人。